李清照的《武陵春》深层意思是什么呀?分析的越透彻,越好

发布时间:2021-02-25 05:39:24

李清照的《武陵春》深层意思是什么呀?分析的越透彻,越好

网友回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在“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在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在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在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以下答案可供参考======
供参考答案1:
风住法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一阵风吹过,带着尘土,还带着花的香味,可惜现在花儿已经谢了,天都晚了,还散着头发,不愿去梳.世上万物是这样,人难道不是这样子的吗(像花一样,落后任由风吹散最后一股香味.)想要说点什么(对他)可惜眼泪已经先流出来了-------
51岁的李清照在赵明诚死后,避难在金华,生活的难辛,愁苦,还有对赵的思念表现无疑!
水平有限,瞎理解,错误之处,请指正.
供参考答案2:
初中课文吧.......恩......我觉得应该是: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坐着对国破家亡和丈夫去世的悲痛心情吧! 很久以前学的了,如果有不足之处,望多多指教啊!
供参考答案3:
描写 她在晚年的时候 无人倾诉 没有知己 第二回离婚后 内心更雪上加霜 最后两句 最能表达当时的生活状态 解释的在多 也就是这个意思
供参考答案4:
愁苦、寂寞、落魄、无助的心情
供参考答案5:
开头两句的字面之意是说,在自然界的雨横风狂之后,花尽尘香,这使一向爱花的词人不胜伤感,以至太阳出来老高,她连头发都懒得梳理一下。“物是”二句紧呈前意,将上文的凄婉之情,以径直之语出之。原因是开头两句含有难尽之意:“风住”既指自然现象,又有象征意味。对词人来说,接踵而来的政治、再婚风波虽然停息了,人生的希望也随之消磨殆尽。所以“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除含有浓重的嫠纬之忧以外,还有词人经过与张汝州的纠葛后对前夫的倍加思念。
生活中常常有物极必反之事。愁苦已极的人往往更向往解脱困境。下阕对“尚好”春光的向往和对双溪泛舟的拟想,仿佛是在黑暗中闪现的转瞬即逝的一线光明。词人所担心的是双溪舴艋舟小,载不动如许多愁。言外之意,她的满腹忧愁无处排遣,永远也解脱不了。这就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千古名句的心理背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