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的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1-03-29 22:35:16

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的阅读答案 语文

网友回答

【答案】 1、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展示了云南浓浓的民族风情.
  2、文章虽是为云南的歌会而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云南的人、云南的景、云南的情,这样写,你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对自然、人、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3、作者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主要写了三种不同场面,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之.
  (2、3 段):山野对歌:是才情、智力的比赛.
  (4段):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出口自然、淳朴本色.
  ( 5 段):村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览.
  4、对三种场面的叙写各有什么侧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
   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2)山路漫歌: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优美环境,以优美环境烘托优美的人、优美的歌.
  (3)村寨传歌:重在写盛况空前的唱歌场面(人多、时间长、盛妆),有全景有局部.
  (一)阅读第1-3段,回答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描绘云南歌会中的山野对歌的场面.
  2、“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有“多”才能显得准确精当.
  3、“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在结构上起总领作用.
  4、第3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
   这样更能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更丰富了云南妇女淳朴自然的特点.
  1、“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什么?
  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
  2、“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肖像描写 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场景.
  3、下面的两首民歌分别属于文中所提到的哪种方式?
  ①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
   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②小乖乖 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外外哟 来,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喽.
  ①“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的方式.
  ②“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的方式.
  二)阅读第4段,回答问题
  1、“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这些“歌声”具体指什么
   情歌酬和、唱其他故事、山路漫歌
  2、由呈贡进城的一路景色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写出了云南秀丽的风光;为“赶马女孩的歌唱”作铺垫,铺设动人场景;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3、赶马女孩的歌唱“还发哑带沙”,为什么作者还说“淳朴的本色美”?
   因为在这种优美环境气氛中,出口自然,不矫揉造作,不论唱什么,都带有原汁原味,所以作者说“充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
  4、“赶马女孩子的唱歌”有什么特征?
  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5、“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就能唱出如此动人的歌,这体现云南怎样的风格特点?
  淳朴自然,源自生活,更融入生活.
  6、填写下列比喻句的喻体,并说说这样比喻的作用.
   “云雀……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______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
   作用:生动形象的写出云雀下坠速度快,动作灵敏,又可爱顽皮的特点.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