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上有个古老的原理叫“劣币驱逐良币”:在铸币时代,那些“劣币”(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进入流通领域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良币”(足值货币)收藏起来。结果,市面上“良币”

发布时间:2020-11-29 03:44:40

经济学上有个古老的原理叫“劣币驱逐良币”:在铸币时代,那些“劣币”(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进入流通领域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良币”(足值货币)收藏起来。结果,市面上“良币”越来越少,“劣币”越来越多。“劣币”之所以能驱逐“良币”,主要是因为
①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②货币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③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不十分了解
④“劣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能够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网友回答

(答案→)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解析:货币在充当交换的媒介时,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也就是说不足值的货币也是当做足值的货币来使用的,这样人们就会慢慢的用不足值的货币代替足值的货币使用,直至以纸币来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因此“劣币”之所以能驱逐“良币”,主要是因为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不十分了解。①③的说法正确。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纸币是价值符号,劣币虽然不足值,但还是有价值的,因此不能称之为价值符号,②④不选,正确答案是A。分析: 考点1:货币 货币
(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商品 货币 纸币 区别 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 金、银 纸 产生时间 先 后 最后 本质 价值 一般等价物 货币符号 是否有价值 有 有 无 联系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
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
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 别:
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