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大全
查看
题库大全
题库
考试培训
财会类题库
网络知识
作业答案
作业习题
蚂蚁庄园答案
当前位置:
题库大全
作业答案
神经和肌肉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的产生是由于A.K内流B.Na内流C.Ca内流D.K外流E.Na外流ABCDE
神经和肌肉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的产生是由于A.K内流B.Na内流C.Ca内流D.K外流E.Na外流ABCDE
发布时间:2021-01-11 23:10:23
1.[]神经和肌肉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的产生是由于A.K内流 B.Na内流 C.Ca内流 D.K外流E.Na外流ABCDE
网友回答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当膜电位减小到一定数值(阈电位)时,就会引起细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此时在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内负外正)的作用下,使细胞外的钠离子快速、大量地内流,导致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急剧上升,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
上一条:
阈刺激是指A.阈强度B.阈值C.强度阈D.刺激阈E.阈强度的刺激ABCDE
下一条:
阈电位指能引起Na通道大量开放而引发动作电位的A.临界膜电位数值B.最大局部电位数值C.局部电位数值D.临界超射值E.临界峰电位数值ABCDE
资讯推荐
与细菌的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A.中介体B.包涵体C.吞噬体D.线粒体E.异染颗粒ABCDE
用于鉴别细菌的结构是A.中介体B.异染颗粒C.吞噬体D.线粒体E.包涵体ABCDE
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可出现的结构是A.中介体B.包涵体C.吞噬体D.线粒体E.异染颗粒ABCDE
使细菌具有侵袭力的结构成分是A.芽孢B.肽聚糖(黏肽)C.异染颗粒D.核糖体E.荚膜ABCDE
关于细菌细胞结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壁均有肽聚糖B.有70S核糖体C.核有完整的核膜和核仁D.L型细菌无细胞壁E.中介体多见于G菌ABCDE
关于革兰染色,叙述错误的是A.革兰阳性菌染成深紫色B.染色顺序为结晶紫→95%乙醇→碘液→稀释复红C.革兰阴性菌染成红色D.具有鉴别细菌意义E.具有指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A.营养物质B.酸碱度C.温度D.气体环境E.溶解度ABCDE
下列哪个是耐盐细菌A.痢疾志贺菌B.破伤风梭菌C.副溶血性弧菌D.白喉棒状杆菌E.结核分枝杆菌ABCDE
大肠埃希菌分裂一代需要的时间大约是A.18小时B.20分钟C.72小时D.60分钟E.20秒ABCDE
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是形成A.菌苔B.菌团C.菌落D.菌膜E.菌丝ABCDE
破伤风梭菌属于A.专性需氧菌B.专性厌氧菌C.兼性厌氧菌D.微需氧菌E.微需二氧化碳ABCDE
关于内毒素性质,错误的叙述是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B.用甲醛脱毒可制成类毒素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D.性质稳定,耐热E.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ABCDE参考
关于病原菌的致病因素,错误的是A.病原菌有黏附因子B.病原菌有荚膜、微荚膜C.与病原菌的胞外酶有关D.与病原菌的内、外毒素有关E.与病原菌侵入的数量并
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A.核酸B.蛋白质C.脂蛋白D.肽聚糖E.脂多糖ABCDE
菌群失调症的表现是A.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B.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C.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D.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E.大量使用
内毒素错误的是A.来源:革兰阴性细菌B.化学成分为蛋白质C.死亡裂解释放D.毒性作用较弱,引起发热等E.耐热,16℃4h才被破坏ABCDE
属于神经毒素的外毒素是A.产气荚膜杆菌毒素B.红疹毒素C.肉毒毒素D.白喉毒素E.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ABCDE
哪项不是条件致病菌产生的因素A.寄生部位改变B.全身免疫功能低下C.局部免疫功能低下D.菌群失调E.药物治疗ABCDE
关于IL-2的生物学效应,错误的是A.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B.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C.增强NK细胞、单核细胞的杀伤活性D.诱导LAK细
属于细胞因子的物质是A.植物血凝素B.干扰素C.调理素D.乙型溶素E.胸腺素ABCDE
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不包括A.IL-1B.IL-2C.IL-3D.IL-4E.IL-6ABCDE
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乙肝的细胞因子是A.IFN-αB.G-CSFC.IFN-γD.TNFE.IL-2ABCDE
Th2细胞主要分泌A.IFN-αB.IL-4C.IFN-γD.TNF-βE.IL-2ABCDE
产生IL-2的细胞是A.嗜酸性粒细胞B.肥大细胞C.T淋巴细胞D.B细胞E.巨噬细胞ABCDE
巨噬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A.IL-1B.IL-2C.IL-4D.IL-5E.IL-10ABCDE
Th1细胞分泌A.IFN-γB.IL-4C.IL-5D.IL-6E.IL-10ABCDE
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是A.抗CD3单克隆抗体B.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C.干扰素βD.干扰素αE.EPO
下列跨膜转运的方式中,不出现饱和现象的是A.Na-Ca交换B.原发性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单纯扩散E.与Na耦联的继发性主动转运ABCDE
(2004、2005)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与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2004)当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因素影响Na-K泵活动时,可使细胞的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B.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C.静息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