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乐善好施.仁爱奉献 的美德.而进行道德教育的最重要途径就是教育.正如王通所说

发布时间:2021-02-18 03:29:32

中国自古就有“乐善好施、仁爱奉献”的美德。而进行道德教育的最重要途径就是教育,正如王通所说“兴衰资于人,得失在于教”。很多人以教育为己任。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陶行知先生放弃教授职位,毅然到穷乡僻壤的乡村办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国外也很早就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爱因斯坦曾说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许多外国教育家的一生本身就是一曲道德教育之歌。苏霍姆林斯基,52岁的一生里有35年献给了家乡的中小学教育事业。他有四十一部专著,六百多篇论文,一千多篇童话和故事。他的著作以及教育思想,影响了国内外一代又一代人。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让道德教育更富有时代内涵。而当代教育者也正用自己的行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道德教育的新内涵。长沙市南雅中学“成长不烦恼”工作室的李慧英老师心怀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热爱,弃商从教,全身心投入教育未成年人的志愿工作。在2004年,她遭遇了严重车祸,导致脑干功能损伤6级伤残、高颈段脊椎脊髓损伤8级伤残,但她康复后一直对这份志愿者工作坚持不懈。没有报酬、名分,无偿帮助家长和老师调教“调皮学生”,一干就是22年,为成千上万名学生和家长提供过帮助,让上百名“问题少年”打开心结顺利度过叛逆期,写下了百万字的教育日志,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妈妈”。她说“我很满足、很快乐”

(1)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重视德育的原因。(8分)

(2)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李老师是怎样把“奉献青春、献身教育”的美德发扬光大的?(8分)

 


网友回答

答案:【答案】

 

(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重视德育有利于为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2分)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分)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2分)

④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2)①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升华。学习孟子、陶行知等人的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中发展。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潜心于教育,注重教学实践的总结。

③在顺应时代要求中创新。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以心理辅导为主要途径来教育引导问题少年,

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传统美德。

(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我国自古就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故该题在回答重视德育的原因时,还需要回答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具体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塑造人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等方面加以分析回答。

(2)该题需要结合李慧英老师的举动进行分析概括。李老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潜心于教育,注重总结教学实践,主要进行心理辅导,李老师的这些举动分别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对应回答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化传承与创新。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