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授的学术自由体现在

发布时间:2020-07-29 12:04:41

如上

网友回答

德意志现代化大学的特点:
  1.综合性大学
  大学是university,而不是college.(德语的university我不会写)这个单词是德语"万有的、无所不包的、广博的"的名词,还有"行会"的意思.大学,起着粉碎封建宗教,重新认识世界的作用.称大学,则必是综合性的.当今的中国,确是有点可笑,偏偏在大学前加上了许多的定语,如**交通大学,**电力大学等,这些其实充其量只能算工学院之类的.这种怪现象,按照李教授的观点,是受了中国官本位的影响,因为学院与大学这是两个不同的级别,有着不同的待遇.所以大学泛滥.
  2.追求科学真理
  为学生规定思考模式的做法是神学的,如果哪个人在这样要求你,那他一定就是在向你灌输神学思想了.科学,要求不停追问,永无止境."对永恒的参与"是德国教授最高的人生目标.
  3.研究者的共同体 科学成就原则
  研究的独立性,独创性和研究的成果决定大学教授的资格获得.李敖有句话说的好,"豺狼才需要成群结党,骄傲的狮子从来不需要这样."
  4.必须献身于科学
  必须敢于向权威舆论挑战,敢于与他人在学术上做对,有实实在在的成果.这些是对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在德国的大学有完善的压力机制与鼓励机制,只有正教授才是国家公务员,享受皇粮待遇,一般的年轻人开始进去只能是编外讲师或者额外教授,教授的名额有一定的限制,必须有位子空出来,后面的人才能补上去.国家对年轻人设有专门的科研基金.
  5.来几五湖四海
  为防止学术裙带关系和近亲繁殖,学术队伍必须来自五湖四海.对教授资格进行考核的人必须和你没有师承关系,没有合作关系.而在中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念压制创新,一个"孝"字,妨碍了学术的发展.
  6.民族人才的收容所
  邦国之间的人才战,可以看出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奥肯,维尔科夫,费尔巴哈的例子和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当时的规定是只有贵族才能做官,但是通过大学,人们也可以走到上流社会.这为底层的人民提供了一条道路.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共有33个,而犹太人就占了12个,但犹太人的总数不到德国总人数的百分之一.
  7.教授治校
  保证教学科研的独立自由.在德国的大学,一般教授都是不愿做校长的,因为会浪费他们很多科研的时间,因此有轮流来做这个有趣的现象.
  8.严格的退休制度
  规定67岁必须退休,好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而我们国家的院士,资深院士,资深教授等一系列的职位,实际上是在为他们养老.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调查显示,得奖的平均年龄不超过38岁.也就是说这这一段时间是一个人的科研黄金时间,这段时间已过,要想再由什么作为,基本上希望不大了.
  9.教授是国家的科学精英
  从邦国的竞争中可以看出德国皇帝威廉三世的眼光,重视人才.在德国的大学里,教授享有任意开课权.同时学校禁止教授开公司,这和我们国家的学校要老师搞创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德国的公司可以资助教授科研,以此可以达到减税的目的.
  10.远离社会实际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远离社会实际的政治与经济利益的人,是社会的一支校正力量.有这么一支力量的存在,才有可能有人为社会的弱势阶层说话.社会福利保险就是这么一群人弄出来的,现在流行于全世界.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