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孙司封书(曾巩)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9:19:2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与孙司封书(曾巩)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皇祐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从。凡宗旦之于珙,以书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数。度珙终不可得意,即载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亲毋为与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贼!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骂不绝口。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之祸必不发;发而吾有以待之,则必无事。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况其死节堂堂如是!而其事未白于天下。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伏节死难之臣,宗旦乃独不与。使宗旦初无一言,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无赏。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军杀将,丧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财者,非其变发于隐伏,而起于仓卒也。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侵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闻宗旦非独以书告陈珙,当时为使者于广西者,宗旦皆历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己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为天下者,使万事已理,天下已安,犹须力开言者之路,以防未至之患。况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则宗旦之事,岂可不汲汲载之天下视听,显扬褒大其人,以惊动当世耶!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珙不听,宗旦言不已已:过分 B.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略:掠取,掠夺 C.度珙终不可得意得意:得志忘形 D.固不可不旌旌:表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书告者七家叔以舍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B.则邑之祸必不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而其事未白于天下赏善而罚恶 D.又为世所侵蔽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3.下列给文中画横波浪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B.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C.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D.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 4.本文语调激昂却又言辞恳切,作者在为孔宗旦诉冤的同时,陈说天下治乱得失之理,指出了哪些令人担忧的现实情况?并提出了哪些观点?(4分)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3分)(2)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3分(3)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己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4分) 

网友回答

【答案】1.C2.D3.B4.(1)于南方之事,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2)提出的观点:赏善罚恶;力开言者之路5.(1)司户孔宗旦预算到智高一定会造反,就写信向自己的州将陈珙报告。(2)因为在事先作好防备,保全城池,保护人民,应该是陈珙的责任,不是宗旦的事情。(3)现在,他们已经没有听取宗旦的话,又害怕因此连累自己,一定不肯再说“宗旦曾经告诫过我”了。
【解析】1.得意,听取意见2.D为均为被动A 以 介词把、因为B 则 那么 转折连词C 而 然而 并列连词3.略4.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分别为C和D,侧重“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