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发布时间:2020-06-05 18:44:02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 单元测试
1、《论语》里如何称赏良驹?
答案: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2、《房兵曹胡马》一诗中表现马的品格的诗句是
答案: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3、韦庄《思帝乡》中“杏花吹满头”的“吹”字呈现出
答案:花瓣被风吹落、花瓣飞舞的缤纷盛美、活泼撩动、外在景物对人之内心的强烈引动
4、韦庄《思帝乡》中有力表现感情深挚地自我奉献的词句是
答案: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5、下列词句出自李煜的是
答案: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6、读诗最重要的是应体会诗词作品中感发作用的大小、厚薄、深浅,它显现了作家个人的()。
答案:学问、胸襟、修养、品格
7、下列诗句与马有关的是()
答案:始知神龙别有种,不比俗马空多肉、干唯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伤、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8、下列诗句,描写西方是太阳的沉没、东方是大河的奔流的诗句有()
答案: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西沉浮世日,东注逝川波、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9、《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其五开篇“长鑱白木柄,劚破一庭寒”中的“劚”字读音是()
答案:zhǔ
10、下列诗句中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表达的情意最为相近的是()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2章 单元测试
1、《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诗的主题句是
答案: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2、“一从读会灵均赋,不爱欢娱只爱愁”的作者是
答案:顾随
3、《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中重复出现的字有
答案:高、歌、上、音
4、《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慷慨有余哀”中的“慷慨”之义是
答案:壮士不得志于心也
5、《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与《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两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品格与修养毫无高下之别
答案:错
6、英国作家王尔德指出“美好的肉体是为了享乐,美好的灵魂是为了痛苦”,与此意相近的诗句为()
答案:一从读会灵均赋,不爱欢娱只爱愁
7、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云“一切少男少女皆将如扫烟囱者同归于灰烬”与王国维《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中的“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诗意相近。()
答案:对
8、词牌名为《蝶恋花》的词句有()
答案:独倚栏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9、不同作品提供给读者的阅读感受有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
答案:感官上的触动、情感上的感动、思想上的感发
10、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王国维先生三重境界说中的第一重境界,又被顾随先生解读为“此是文心中一种最高境界,千古秘密,偶被稼轩捉来,于笔下露出些子端倪,钉住虚空,截断众流。”( )
答案:错
第3章 单元测试
1、《晚出左掖》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对皇帝忠心爱护的诗句是
答案: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2、《绝句漫兴九首》其四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蕴含有“人必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的哲思
答案:对
3、《西溪》中采用层递表深入推进的诗句有
答案: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
4、韦庄的《菩萨蛮》五首是男子作闺音的代表作
答案:错
5、下列作品中并未采用象喻、虚拟手法的是
答案:《临江仙·夜归临皋》
6、下列诗句出自杜甫的有()
答案: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7、李商隐《西溪》诗中的叠韵词有()
答案:西溪、潺湲、妖韶、窈窕
8、韦庄《菩萨蛮》其二中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的“合”字在本词中应该读为()
答案:第四声
9、下列晏殊的词句中使用出现入声字的有( )
答案:等闲离别易销魂、往事旧欢时节动
10、李清照《声声慢》词通篇押的是入声韵。(√)
答案:对
第4章 单元测试
1、况周颐《蕙风词话》云:“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与下列哪句词有暗合之处
答案: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2、下列诗句中最为笔力饱满地展现生命色彩的是
答案: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3、李白《玉阶怨》中的代表理想与精神之引领的意象是
答案:月
4、“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 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出自
答案:《庄子》
5、“试听别语慰相思”一句中没有入声字。
答案:错
6、杜甫《绝句四首》其三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中的“翠”字,可以换为“绿”或“碧”。
答案:错
7、杜甫《绝句四首》其三中使用的“门”“窗”这两个意象本身都具有把人从内在的小空间接引到外在大空间的象征作用。()
答案:对
8、《题何氏宅园亭》一诗中的双声词是()。
答案:参差
9、“但令心有赏”一句中的“令”读为()。
答案:二声
10、《题何氏宅园亭》一诗所写的季节是()。
答案:春末夏初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