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

发布时间:2020-07-26 13:27:38

解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请完成:(1)材料一中,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哪两个显著的变化?(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5)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网友回答

(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富强。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2)①方法:改革和革命。②目的: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主张建立共和国。(3)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的压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4)发展: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原因:国民党涣散;苏联帮助;中共的支持和影响。(5)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坚持民主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向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之路。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的背景及内容综合回答。第(2)问对比材料,就方法和目的两方面提炼对比项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