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有关于文字(文学或文化)的小故事不用太多,100~200字就行了,越多越好,我们需要七篇……

发布时间:2021-03-08 10:32:36

有木有关于文字(文学或文化)的小故事不用太多,100~200字就行了,越多越好,我们需要七篇……

网友回答

许慎《说文解字·叙》里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这话大意就是,画成一个实物形体,笔画随之曲折变化,日字、月字就是这样的.
  书中六须翁问道:“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的大火球叫做什么?”独辫娃答:“太阳.”
六须翁讲:“我们今天说‘太阳’用的是两个字,两个音节.古代只叫‘日’,不叫‘太阳’.造字的时候,按照日的样子,画成圆形.金文中的日字就很圆.”
  独辫娃反问:“太阳是圆的,‘日’字怎么写成方形呢?”
  六须翁告诉他:“金文和甲骨文开始把太阳刻画成一个圆圈,后来中间加上一点.圆圈刻画起来相当困难,慢慢就变成长方形了,一点也变成了一横.”
独辫娃又好奇地问:“为什么早上和傍晚看到的太阳比中午大,比中午红;中午看到的太阳小一些,却特别热?”
六须翁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讲到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自转,生活在地球上某一点的人们与太阳的距离就有远近之别等天文知识,使独辫娃明白了:太阳本身没有大小、凉热的差别,只是我们看它的时间和角度不同,才显出大和小、凉和热的不同.
六须翁接着问什么是月亮,之后又告诉独辫娃:“月亮的‘月’字,在甲骨文里,最初是刻画成半圆形,就像半边月亮,后来又在半圆形里面加上一画;再后来,为了刻画的方便,才把它刻写成‘站起来’的长方形,下面不封口,以便与‘日’字相区别.日、月两个字分别指太阳和月亮,连起来作为一个词,‘日月’就有‘岁月’、‘日子’的意思.”有关‘月’字的造法讲到这里已经完了,可独辫娃又问起月亮上有没有一个美丽的阿姨叫嫦娥,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不停地砍一棵桂花树,是真的吗?六须翁告诉他这些是神话故事,并借机讲了月光是由反射太阳光形成的,因为太阳、地球、月亮这三颗星球的方位、角度不同,就形成了我们看到月亮的不同样子.并引了一句民间谚语:“初三初四娥眉月,初七初八月半边,十五十六月团圆.二十七八日月同发.”
看,书中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把“日、月”两个象形字的造字方法及过程讲得多么生动、精彩,兴趣盎然.
第一则故事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第二则故事 说一个人和夫人在家里招待两位朋友,朋友甲对女主人敬酒,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个很不礼貌了;女主人指了说“醉酒之意不在翁”,说朋友偏离了和男主人叙旧喝酒的本意;男主人也有些不快,似批评的说朋友甲“醉酒之翁不在意”,胡来了;朋友乙在旁边偷着乐,暗指主人“在意之翁不醉洒”.我看了很生感叹,这就是汉语的魅力.换了别的任何一种语言,恐怕也难找了如此精澌的例子了.只可惜读书至今,汉语还是学的不好,真是惭愧啊! 且不从爱国的角度来说,我也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一种语言.更不要说汉语本来就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文字中,词汇最丰富,表情达意最淋漓尽致的了. 第三则故事 《施氏食狮史》是一篇由赵元任所写的设限文章.全文共九十一字(连标题九十六字),每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shi.《施氏食狮史》这篇短文都能看懂,可是如果你读给别人听,他是无论如何也听不懂的! 本文为汉语中最难读的一篇,如要尝试,请先备清水一杯、小棍一把,以免舌齿受伤.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只用一个发音来叙述一件事,除了中文,怕是再无其他语言能做到了. 白话文译文: 《施氏吃狮子的故事》 石室里住着一位诗人姓施,爱吃狮子,决心要吃十只狮子. 他常常去市场看狮子. 十点钟,刚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 那时候,刚好施氏也到了市场. 他看见那十只狮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 他拾起那十只狮子的尸体,带到石室. 石室湿了水,施氏叫侍从把石室擦干. 石室擦干了,他才试试吃那十只狮子. 吃的时候,才发现那十只狮子,原来是十只石头的狮子尸体. 试试解释这件事吧. 背景 话说50年代初期,有人提议汉字全部拼音,以解除小学生识数千汉字的痛苦.语言学大师赵元任老先生大不以为然,戏写一文施氏食狮史.全文共92字,每字的普通话发音都是 shi.这篇文言作品在阅读时并没有问题,但当用拼音朗读本作品时,问题便出现了,这是古文同音字多的缘故.赵元任希望通过篇文字,引证中文拉丁化所带来的荒谬.
自从老虎做了兽中之王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一天,无聊之余,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年的师傅——猫.老虎尽管仍为猫没教会自己爬树的本领而耿耿于怀,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大王气度,决定设宴招待猫.于是,老虎派狐狸直接向猫发出了邀请.
猫接受了邀请,决定准时赴宴.
这一天,猫如约来到了老虎大王的山洞.双方寒暄之后,宴会便开始了.老虎对猫说:“今天的宴会我特地为你准备了味道最美的食物——羊肉.”猫听后回答说:“不,我要吃鱼,因为鱼的味道最好.”老虎则说:“羊肉的‘膻’味最美.”猫则坚持说:“鱼的‘腥’味最好.”看看相持不下,老虎便说:“我是大王,我说了算!”猫却并不买账,反唇相讥道:“我是师傅,应该我说了算!”这时,在一旁的狐狸见状搭了腔,说道:“一个大王,一个师傅,二者都是权威,话说得都有道理.你们争下去也没个结果,干脆待我去讨教造字始祖,看他能不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