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何有效地布置与批改初中英语作业
网友回答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可是,不少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和处理作业的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步入“题海”的误区,其结果不仅空耗了自己和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导致学生厌学,降低了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有效地规范初中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布置作业讲究“四性”.
1.针对性:教师在选题时,只有将学生的水平层次与知识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设计巩固交际语言项目的练习,要重点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得体性、规范性;设计巩固语法知识的练习,要重点训练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准确性;设计口语练习,要重点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我们既反对重笔头、轻听力、轻口语的单一型练习模式,又反对不加选择、大量盲目“引进”习题的做法(它往往是导致陷入“题海”的直接原因).笔者认为,在布置作业时,须注意以下几点:针对性英语作业按其类型可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按其形式又可分为听力作业、口语作业与书面作业(笔头作业).除借助课堂讲授以外,教师还要借助作业来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因此,采用何种类型和形式的作业,就需要根据每次作业的重点和学生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师在选题时,只有将学生的水平层次(个体层次)与知识层次(“四会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练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设计巩固交际语言项目的练习(书面作业),要重点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得体性、规范性;设计巩固语法知识的练习,要重点训练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准确性;设计口语练习,要重点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2.层次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在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后,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布置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题量适中的同步作业,对学生个体层次和知识层次要分析并加以区别,不能搞“一刀切”.教师要通过自己精心设计或选编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3.时效性: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或一单元内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不宜有过多超前或滞后的知识内容.若某作业作为课内作业,就不能作为课外练习.这样学生才能明白每次作业训练的主旨,才能完成得轻松、愉快、有成效.作业不仅是单位时间内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而且是对某一阶段内重点知识的巩固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因而它应具有时效性(即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或一单元内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不宜有过多超前或滞后的知识内容).若某作业作为课内作业,就不能作为课外练习.这样学生才能明白每次作业训练的主旨,才能完成得轻松、愉快、有成效.如教材同步练习册中的练习(一课一练),就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4.适量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的系统归类,而不是进行大量的、毫无针对性的、机械性的练习.教师应把握好这一原则,做到选材有针对性且题量适中,不可把练习变成“题海”,更不能把布置大量的作业当成学生复习和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
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可以从作业检测中了解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确立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然而笔者在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在教师批改作业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花费在作业批改中的时间过长.老师平时要花很多时间在作业批改上,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检测等等,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教学改革也就难以付诸实施,这对现在推行的新课改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很多学生为了按时交作业不被老师惩罚,就抄作业.老师在作业批改中得不到学生真正水平的展示,所以才会出现学生平时作业不错,考试成绩却不理想的情况.
4.教师在作业批改中简单、枯燥、死板.笔者发现,
综上所述,作业批改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但让教师们很辛苦,束缚了教改的手脚,也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对学生作业的批改的改革也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发现上述问题之后,笔者开始在自己所教学科——英语的作业批改中,逐渐摸索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作业批改方法.以下就是笔者总结出来的一些初中英语作业批改方法.
1.随堂批改.新课上完之后,简单的作业可以当堂完成.采用竞赛抢答,小组比赛的办法,当堂集中批改,这样既可以马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比如一些单词的记忆,课文的背诵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学生自改和互改.授完本节课内容后,检测一下教学效果,教师选择本课生字词、重要句型、习惯用法、语法及其相关的知识点,编出几道触类旁通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然后提供参考答案或让学生看书,让学生自己改或者交换批改.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巩固.因为学生自己改或者交换改,既能使他们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又可以使他们从别人的作业中发现错误,从而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出现.
3.把学生分成小组,轮改.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平衡,每个组指定一个学生担任组长.每次派其中的2到4个小组批改作业,参加批改作业的学生由老师先给他们面批,然后再分组批改.每组批改完后,由组长向老师汇报作业批改情况,哪几题错得严重,哪几个同学错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