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乐章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22:40:19

  阅读下面这篇写鸟的文章,完成思考练习题。鸟   语 喻丽清  (背景知识:本文选自《鸟的乐章》。喻丽清女士是动物学家,鸟自然是她的研究对象之一。她从一个动物学家的角度告诉我们,鸟的鸣叫具有多种多样的含义。不同的鸟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而同一种鸟类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以传递各种信息。鸟儿是天生的歌唱家,其给人类带来的愉悦使用语言难以表达的。)  在康乃尔大学出版的鸟类学季刊上曾经看到过一篇专讲烟囱雨燕的文章,所以我就猜想我那烟囱里的从未谋面的邻居雨燕吧。那文章里形容成千只雨燕黄昏时归巢的情景——“宛若一缕缕黑烟倒吸回烟囱里一样。”燕子成了青烟的化身,使我面对归鸦数点的天空或听见烟囱里一阵吱喳的时候,多了许多额外的诗意。  有时候我也很留心地听那烟囱里传来的鸟声,想记录一下,好象研究学问的样子。可是,文字的无能为力,真叫人泄气。我不禁想到公冶长那个了不起的鸟类学家,大概也是受了文字的限制,才没有留下关于鸟语的著作的。  一张图片抵的上千言,一句鸟声跟一小节音乐一样。文字跟照相机和录音机比起来,真像是一种落伍的“手工艺”。  近来无事,以翻阅《台湾鸟类彩色图鉴》自娱。看到张万福教授所注有关各种鸟的鸣声,非常之精彩。始信手工艺益有巧拙,事在人为。  譬如:冠羽画眉的鸣声是“土米酒、土米酒……”如果想成“please to meet you ——to meet you (会见)……”任谁听了(或看了)都回莞尔一笑。可是,这种联想,并不容易,好象一门“翻译学”。   最约定俗成的例子,要算布谷的鸣声了。每“谷雨后始鸣,夏至后乃止”的这种十鸠,农人们大多称它鹁姑、小姑、步姑,到了读书人的耳里,就成了“布谷”,好象催人赶快播种耕种似的。其实,鸟儿们自己边叫边忙恋爱、忙成家,非常自顾不暇的。  有几种鸟,若能把它们放在一起,而听他们轮流叫的话,一定极有意思。像打电话:  小乌秋:喂喂、总机——  鹦嘴鹎:恩恩——谁呀?  小翼鸫:唏——是啦,是啦,是啦。  黄山雀:是谁——是谁——  有些鸟声是与我们相熟的声音类似的,“翻译”起来倒还不难。像褐色丛树莺:像打电报,滴答滴、滴答滴。白耳画眉:像机关枪又急有快的“得得得…….”五色鸟:如和尚诵经时的木鱼声。琉璃鸟:煞车声“吱——”  有两种鸟像人们的笑声——大笑如“喔——嘿、嘿、嘿”的是白喉笑鸫;轻率的笑“啼、啼、啼、啼——啼、啼”的是金翼画眉。  有的如小鸡叫(青背山雀);有的如猫叫(水雉和鹪莺);有的单纯“追、追、追”,“救、救、救”的;有的极为复杂,复杂到山胞们用它——绣眼画眉——的叫声之次数及发音位置来定吉凶,是谓卜鸟。  至于鸽子那种“咕-咕噜咕”含着一口痰似的“丑陋声”和猫头鹰“忽椇龊鰲忽”之类的声音,都不知倒算不算我们一般观念里的“鸣”声了。  大抵“鸣”总要悦耳才行,有的鸟鸣也的确可以用五线谱来记录。比如:雄的白尾鸲就唱的是“咪-哆咪哆”。最巧的是在一次电视节目“信不信由你”中介绍一种鸟的叫声,跟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开头四个音完全一样。  知识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时候谁不想听懂鸟语呢?可是,人类的贪得无厌并不会因享受“能懂”的乐趣而中止的。目前,我们对于鸟语,还仅只停留在知道他们的作用大都用在“求偶”之时,而我们已经发明了一种哨子,吹出来的声音跟雄雁向雌雁求爱的声音相像,结果猎鸭猎雁季节,这一种“鸟语”却纷纷成了凶器。  你怎么能想象用“爱与性感的召唤”做成一种骗局,来行猎,来取悦?我想,猎鸭的那些大猎人,大概不会想到那些死于抢下的呆头鸭,多半是些盲目的殉情者吧?  除了骗,人类还有好为人师的欲望。为了训练八哥说话——说人的话,据说是要把鸟舌“修剪”一下的。此外,把鹈鹕的脖子上套个环,用来做捕鱼工具;把好看的鸟羽扯来做帽子,或捕了黄鹂圈在笼里消遣……等等。公冶长的“释鸟语书”不写也许是聪明的;上帝没给我们翅膀也许是故意的。  虽不能上天,听到熟悉的鸟声如见故人一般也是好的。  虽不懂鸟语,直到烟囱里的房客是我会飞的朋友也是美的。  知识虽然沉重,却仿佛是我们唯一渴求的翅膀,能带我们飞入另一种情景。  (1)你知道下列几种鸟吗?  鸤鸠________鸭嘴鹎________小翼鸫_______白尾鸲________  (2)第二段划线的句子与之相呼应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①一张图片抵得上千言,一句鸟声跟一小节音乐一样。  (  )  ②鸟儿们自己边叫边忙恋爱、忙成家,非常自顾不暇的。(  )  ③有的如小鸡叫(青背山雀);有的如猫叫(水雉和鹪莺);有的单纯“追、追、追”,“救、救、救”的。  (  )  (4)本文中写道“知识是一种负担”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略解析:   (1)sh9ji&,b5i,d#ng,q*    (2)公冶长的“释鸟语书”不写也许是聪明的;上帝没给我们翅膀也许是故意的。    (3)①夸张②拟人③排比    (4)人类对鸟语的研究还只是个开始,可是人类却利用已知的一点儿鸟语猎杀鸟类。    (5)作者希望人类运用知识这一翅膀去了解人类的朋友——鸟,去保护它们。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