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

发布时间:2021-02-18 17:20:48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不久后他获得了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他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十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树大召风……他隐隐地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要赶快离开。l931年,他返回美国。

材料四: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医疗保险范围,……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

(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1分)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农业的举措?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源。而材料中为什么认为这次“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6分)

(3) 材料三中的美国青年在苏联的将近十年间,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2分)他回到美国的这一年,美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2分)当时美国政府的对策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美国罗斯福、奥巴马总统以及当前中国政府在应付严峻经济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4分)

请考生在第28、29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网友回答

答案:

 

(1) 经济状况: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措施:重农抑商,兴修水利工程,祭祀农神,祈祷丰收等。(3分)

(2)历史根源: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分)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如1988年的通货膨胀、1989年政治风波);“市场改革取向”遭到激烈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4分,回答两点即可得4分)

(3)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并开始实施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废止。(2分)

形势: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2分)政策:胡佛政府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2分)

(4)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的图片中很容易看出我国古代的经济模式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图三和图四反映的是兴修水利和重视祭祀农神的场景。(2)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源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必须进行改革。邓小平南巡谈话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人们思想顾虑重重。(3)列宁死后,斯大林逐渐的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运动,日益加强对全国经济的控制。当时美国面临著严重的经济困难,胡佛总统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4)奥巴马的措施从材料四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注意与罗斯福新政措施进行比较。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古代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南方谈话;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