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乔字彦叔,初拜佐著作郎。辅国将军桓温请为司马,不就。桓温镇...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34:13

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袁乔字彦叔,初拜佐著作郎。辅国将军桓温请为司马,不就。桓温镇京口,复引为司马,领广陵相。  时桓温谋伐蜀,众以为不可。乔劝温曰:“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今天下之难,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今溯流万里,经历天险,彼或有备,不必可克。然蜀人自以斗绝一方,恃其完固,不修攻战之具,若以精卒一万,轻军速进,比彼闻之,我已入其险要,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论者恐大军既西,胡必窥觎,此又似是而非。何者?胡闻万里征伐,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复越逸江渚,诸军足以守境,此无忧矣。蜀土富实,号称天府,昔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国,今诚不能为害,然势据上流,易为寇盗。若袭而取之者,有其人众,此国之大利也。”温从之。使乔领二千人为军锋。师次彭模,去贼已近,议者欲两道并进,以分贼势。乔曰:“今深入万里,置之死地,士无反顾之心,所谓人自为战者也。今分为两军,军力不一,万一偏败,则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胜可必矣。”温以为然,即一时俱进。去成都十里,与贼大战,前锋失利,乔军亦退,矢及马首,左右失色。乔因麾而进,声气愈厉,遂大破之,长驱至成都。李势既降,势将邓定、隗文以其属反,众各万余。温自击定,乔击文,破之。进号龙骧将军,封湘西伯。寻卒,年三十六,温甚悼惜之。《晋书·袁乔传》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以为不可,乔劝温  劝:劝阻B.蜀虽险固,方胡为弱  方:比较C.若袭而取之者,有其人众  有:占有D.万一偏败,则大事去矣。  偏:部分,有一路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人自以斗绝一方。  斗绝:即“陡绝”,地势险峭。B.恐大军既西,胡必窥觎。  窥觎:犹言觊觎,窥伺可乘之机。C.纵复越逸江渚,诸军足以守境。  越逸:逃跑,实指侵犯。D.士无反顾之心。  反顾:造反观望。3.比较下面两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者”字相同。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者”字不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者”字也不同。D.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者”字也相同。4.“今诚不能为害,然势据上流,易为寇盗”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如果在译文中加上一组关联词,最好的是[  ]A.虽然……但是…… B.确实……但是……C.如果……那么…… D.果真……那么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①故非常情所具 ②然后举无遗算耳[  ]A.①所以不是一般的情况所具有的。  ②然后行动就没有遗留的计策了。B.①本来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才能。  ②然后行动就没有失策的地方了。C.①所以不是一般的情况所具有的。  ②然后行动就没有失策的地方了。D.①本来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才能。  ②然后行动就没有遗留的计策了。6.下面6句话分别编写为四组,全部表现袁乔远见卓识的一组是①桓温清为司马,不就。②李势君臣不过自力一战,擒之必矣。③胡闻万里征战,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④不如全军而进。⑤乔因麾而进,声气愈厉。⑥乔击文,破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C.②③④  D.③⑤⑥7.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袁乔看出桓温是个野心家,开始桓温请他担任司马,他不去。后来桓温镇守京口,再次请他出任司马,他才去。B.袁乔认为两当今天下的灾难是两大敌寇,寇中,蜀国李势又是最大的危险。而蜀国物产富饶,形势险要,又处在上游,容易为害,所以必须攻下来。C.有人担心桓温如果攻蜀,胡人就会乘隙进攻;袁乔认为胡人必不敢动,即使来侵犯,留守诸军也能抵御。D.当距敌已近,有人主张两路并进时,袁乔主张集中兵力,在彭模与敌大战,关键时刻,他挥师而进,声气愈厉,遂大破之。

网友回答

答案:A;D;C;A;B;C;C解析:1.A;2.D;3.C;4.A;5.B;6.C;7.C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