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8.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2分) ▲ 19.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2分) ▲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9—12题。(8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2分) A.今亡(逃跑)亦死 无论(不论)魏晋 B.今或(有时)闻无罪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C.为天下唱(通“倡”,首发) 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D.楚人怜(怜爱)之 此中人语(说)云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扶苏以数谏故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不足为外人道也 士卒多为用者 D.吴广以为然 然操遂能克绍 22.下面各句是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甲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 B.乙文中“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了桃源与外界隔绝久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体现了桃源民风淳朴。 C.甲文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乙文中桃源人来到桃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 D.甲文是纪传体,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乙文以叙述为主,是作者虚构的故事,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网友回答
18.示例: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2分,任选一句作答,意思对即可) 19.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话。(2分,能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 20.C 21.B 22.C 23.(1)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2)这个人详细地向源中人讲了自己所听到的事情,(源中人)听了都感慨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