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邦乂,字唏稷,吉州吉水人。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同舍欲隳其...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34: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邦乂,字唏稷,吉州吉水人。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同舍欲隳其守,拉之出,托言故旧家,实娼馆也。邦乂初不疑,酒数行,娼女出,邦乂愕然,疾趋还舍,解其衣冠焚之,流涕自责。博通古今,以舍选登进士第,遭时多艰,每以节义自许。历婺源尉,蕲、庐、建康三郡教授,改秩知溧阳县。会叛卒周德据府城,杀官吏。邦乂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只,曰:“尔悉里中豪杰,诚能集尔徒为邑人诛贼,不惟宥尔罪,当上功畀爵。”明即请行,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越翼日,讨平之。

建炎三年,金人至江上。高宗如浙西,留右仆射杜充为御营使,驻扎建康,命韩世忠、王燮诸将悉听充节制。充性酷而无谋,士心不附。渡冈沙,充遣陈淬等及金人战于马家渡。自辰至未,战数合,胜负未决。燮拥兵弗救,淬被擒,燮兵遁,充率麾下数千人降。金人济江,鼓行逼城。时李槐以户部尚书董军饷,陈邦光以显谟阁直学士守建康,皆具降状,逆之十里亭。金帅完颜宗弼既入城,槐、邦光率官属迎拜,惟邦乂不屈膝,以血大书衣裾曰:“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宗弼不能屈。翼日,遣入说邦乂,许以旧官。邦乂以首触柱础流血,曰:“世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速杀我。”翼日,宗弼等与槐、邦光宴堂上,立邦乂于庭,邦乂叱槐、邦光曰:“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有刘团练者,以幅纸书“死活”二字示邦乂曰:“若无多云,欲死趣书‘死’字。”邦乂奋笔书“死”字,金人相顾动色,然未敢害也。已而宗弼再引邦乂,邦乂不胜愤,遥望大骂曰:“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行磔汝万段,安得污我!”宗弼大怒,杀之,剖取其心,年四十四。事闻,赠直秘阁,赐田三顷,官为敛葬,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官其四子。

(节选自《宋史·杨邦乂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舍欲隳其守               隳:毁坏

B.诚能集尔徒为邑人诛贼       徒:徒党,同一类入

C.皆具降状,逆之十里亭       逆:叛逆

D.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   假:给予帮助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杨邦义节义品性的一组是(3分)

①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 ②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

③惟邦乂不屈膝  ④立邦乂于庭

⑤邦乂奋笔书“死"字  ⑥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邦乂在郡里求学时,被同学托言是到故友家而被骗到娼馆,酒行了几遍后才知道真相,先是惊愕,后马上快步回到宿舍,脱下衣服帽子烧掉,痛哭流涕深深自责。

B.杨郭乂做溧阳知县时,为对付占府城杀官吏的叛卒周德而对犯人赵明恩威并施,在杨邦乂赦罪报功封爵的许诺下,赵明第二天就主动请缨,几天时间,就平定了叛乱。

C.宋朝将领在金兵面前或逃或败或降,使得金兵渡过长江直逼建康城;宋朝大臣们也屈膝迎拜金帅完颜宗弼;而杨邦乂却在衣襟上写下血书,表达誓死效忠大宋的决心。

D.宗弼软硬兼施,又用许诺恢复杨邦乂原有的官职来诱降他,杨邦乂不为所动,抱定必死的决心,即使如此,金人也不敢加害他,后来他又怒骂宗弼,才被杀死并剖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邦乂立具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5分)

(2)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5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C

2.A

3.B

4.(1)邦乂让县里监狱中的囚犯赵明站立在院子里,(本)想要杀掉他,(却又)趁机告诉他。 (立,使动用法1分,庭 1分,之1分,因1分,谕1分,告诉,劝谕,劝告。)

(2)天子用你们守卫城池,敌人来了你们不能抵抗,反与敌人一起宴饮玩乐,还有脸见我吗? (以1分,依靠,用;若1分;捍1分;与共宴乐,省略句1分,面目1分

【解析】试题分析:

1.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这类题的阶梯方法一般有三种:根据已掌握的实词知识直接判断;其次是是联系过的课文知识加以辨析;其三就是运用替代法,把提供的词义置于句子中,然后根据语境判断正误。根据原文李棁、陈帮光都写好降书,在十里亭迎接金人,“逆”为迎接的意思。

2.①③⑤表明其“节” (气节,操守) ②表明其“义”,④是敌人的行为,⑥是对邦乂节义的褒扬,不是“直接”。

3.“第二天”有误,应该是当即行动,另“过了几天”,也与原文的“越翼日”(过了第二天)不符。

4.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回归到原文,一般采用直译,直译不过来就采用意译,遵守“信”“达”原则。翻译时还要注意把剧中关键字词意义用法、特殊句式译出来,这是得分点。(1)关键词“立”,使动用法,译为“使……站立”;“ 庭”译为庭院;“之”人称代词,译为他;“因”译为乘机;“谕”译为告诉,劝谕,劝告。(2)关键词“以”译为依靠,用;“若”做人称代词,译为你们;“捍”译为守卫、捍卫;“与共宴乐”省略句,应译为与敌人一起宴饮玩乐;“面目”译为脸面。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杨邦乂(乂:yì,1.治理,安定;2.贤才),字晞稷,吉州吉水人。邦乂少时在郡学,眼睛不看有违于礼义的东西,同学想毁坏他的操守,拉他出去,托言是故友家,其实是妓女馆。邦乂开始没有怀疑,酒行了几遍,妓女出来了,邦乂陡然一惊,快步回到舍宿,脱下衣服帽子烧掉,痛哭流涕自我责斥。博通古今,以上舍资格登进士第,遭逢时事多艰难,每每以气节忠义自许。历任婺源县尉,蕲州、庐州、建康三郡教授,改官秩知溧阳县。恰逢叛兵周德占据府城,杀害官吏。邦乂让县里监狱中的囚犯赵明站立在院子里,(本)想要杀掉他,(却又)趁机告诉他,说:“你熟悉乡里的豪杰,如确实能聚集你的同党替县里百姓诛杀盗贼,不但宽宥你的罪行,而且还可上报功劳赐封官爵。”赵明马上请求行动,邦乂给他一大杯酒让他喝,接着让他自己离去。过了第二天,就讨平了叛兵。

建炎三年(1129),金人到达长江上,高宗去浙西,留下右仆射杜充为御营使,驻扎在建康,命令韩世忠、王燮诸将都听杜充节制。杜充性情残酷而且无谋,军心不附。渡冈沙河后,杜充派遣陈淬等人与金人战于马家渡。从辰时到未时,双方多次交战,不分胜负。王燮拥兵不去援救,陈淬被金人擒获,王燮的军队逃跑,杜充率领部下几千人投降。金人渡过长江,击鼓前进直逼建康城。当时李棁(zhuō)以户部尚书的身份监督军饷,陈邦光以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驻守建康,都写好降书,在十里亭迎接金人。金人主帅完颜宗弼已进入城内,李棁、陈邦光率领下属官员迎接跪拜,只有杨邦乂不下跪,用血在衣襟上写了几个大字:“宁做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宗弼不能使他屈服。第二天,宗弼派人劝说邦乂,许诺恢复他原有的官职。邦乂用头碰柱子底下的石礅,鲜血直流,说: “世上难道有不怕死而可以用利惑动的吗?快点杀掉我。”第二天,宗弼等人与李棁、陈邦光在厅堂上举行宴会,让邦乂站在院子里,邦乂叱骂李棁、陈邦光说:“天子用你们守卫城池,敌人来了你们不能抵抗,反与敌人一起宴饮玩乐,还有脸见我吗?”有个刘团练,用一幅纸写上“死活”二字给邦乂看,说:“你不要多说话,想死赶快写‘死’字。”邦乂奋笔写上“死”字,金人互相看着变了脸色,但不敢加害于他。不久宗弼又拉出邦乂,邦乂不胜愤恨,远远看着宗弼大声骂道: “你们女真图谋中原,上天岂会长久帮助你,定将把你碎尸万段,你怎么能玷污我!”宗弼大怒,杀害邦乂,剖肚取出他的心脏,时年四十四岁。事情被朝廷听到,赠他直秘阁,赐给田地三顷(三百亩),官府为他殓尸下葬,就其葬地赐庙号褒忠,谥号“忠襄”,授予他的四个儿子官职。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