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40℃时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少量晶体析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0℃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B.溶剂的质量没有改变C.20℃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D.20℃

发布时间:2020-08-01 01:13:49

将40℃时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少量晶体析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0℃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B.溶剂的质量没有改变C.20℃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D.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40℃时小

网友回答

A

解析分析:利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知识结合过程解决此题.40℃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结果有少量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20℃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由此可以判断降温过程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变化情况.

解答:A、40℃时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结果有少量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A错误;B、在降温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没有改变,故B正确;C、20℃,有少量晶体析出,故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以确定20℃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D、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20℃时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减少,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比40℃时小,故D正确.故选A.

点评:此题是物质饱和溶液降温的问题,是对这一过程中各种成分变化的分析,抓住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