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寻找上海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7:45:10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以下7题。对话:寻找上海①主持人:去欧洲,发现就连偏僻小镇上的杂货店收银员都知道中国上海,说报上看到,你们那里发展很快啊。那一刻会感觉,“上海”这个名词很真实,也很响亮。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身在其中,倒又有了疏离感。外埠人士说,上海像纽约,像香港,今天许多上海人在看待自己居住的城市时,也会冒出游客的心态。上海究竟在哪里?  陈钢:王安忆写过一篇文章叫《寻找上海》。她从上海开埠前绘制的《丹凤楼胜景图》到昔时的“脸形、口音、气味”,一直寻找到今天的上海。可最后笔锋一转,说:“回过头来,又发现上海也不在这城市里。”我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句上海老歌的歌词:“月亮在哪里?月亮在哪厢?……”上海不是明明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栖息的地方吗?再看下去,才读懂这位敏感女性的“所指”。她嫌弃的是当今某些新景观“过于光鲜,有一些粗糙的毛边,裁齐了,一些杂芜的枝节,修平了”,而她真正寻找的则是那些由“粗糙的毛边”和“杂芜的枝节”等细节组成的上海的“原生态”和无法再生的文化印迹。在我看来,这些才能牵连起上海人内心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主持人:您的意思是,在上海精致的“物质外壳”下,要找寻她的“精神内核”?  陈钢:不错。鳞次栉比的高楼可以建在纽约,也可以安在上海,  (1)  楼宇间透出的城市气息必然是不同的,  (2)  这股气流被割断,我们  (3)  无法链接起上海的历史和今天,我们也  (4)  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③主持人:我们《解放日报》曾经做过一期《读懂城市、读懂上海》的选题,就是在讲这层意思:我们生活在城市,我们工作在上海。但是,我们未必了解城市,了解上海。因为,我们很多时候还只是空间上的城市人和上海人,对于城市和上海的灵魂、气韵、律动,所知甚少。真正的城市人和上海人,应该是文化上的城市人和上海人。当我们在文化和精神上还游离于城市,游离于上海时,我们又怎能称得上是城市人和上海人呢?  陈钢:上海是开中国现代化之先河的百年杰作,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现代元素,是接续城市文脉的基石与可资继承、借鉴与发扬的一个“镜像”。我们万万不能将之束之高阁,更不能弃之于市。没有文化,就没有精神,所谓“寻找上海”,更有这一层意味。  ④主持人:换句话说,如果把文化作为城市精神的容器和基调的话,我们除了兴建一流的文化设施、邀请国外知名演出团体频繁来访外,更需要把自己找回来,孕育自发的生长环境。上海有上海的底色,是吗?  陈钢:是啊,上海当然就在上海。她具有“现代性”的共通背景。移民城市的兼容性、包容性使其汇聚百川,吞吐自若。此外,上海还有丰沃厚实的本土文化作为基石和屏障,当它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并将各种异质文明加以稀释汲纳时,便能焕发出自己的“光、能、力”。这种种文化产物的交流,勾勒出这座城市的生态、心态、动态,这其中有一种“奇异的智慧”。  ⑤主持人:开启“奇异智慧”的钥匙在哪里?  陈钢:积聚人气、文气的土壤,注入开放、创新的元素,同时,我们还要与上海的历史对上话,拉出一根潜藏在人们心中有关这座城市变迁的线路来。台湾作家龙应台每次到上海来,都会到音乐学院来找我,在琴房里,我伴奏,她唱上海老歌,过足瘾。她喜欢《永远的微笑》,说她小时候打酱油过马路,母亲牵着她的手时,时常会哼唱这首歌;现在,她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老人家还是会唱起这首歌,眼里满含幸福。今天《永远的微笑》传给了下一代,当龙应台走在上海的街道上,就会有追寻的热切和满足。  这种根脉是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的,城市文化的传承和绵延也由此展开。让我特别感慨的是,前不久歌手蔡琴在大剧院的演唱会如此轰动,世界各地的华人坐着飞机来赶场,花1000元买门票,就为了听上海老歌。但作为演唱会的顾问,我有另一番隐忧:今天,我们唱《夜上海》来追忆旧上海的似水年华,那50年后呢,我们将留下怎样的作品供后代传唱、来追忆和记取我们这个时代呢?  上海在哪厢?上海在这厢!这是我们必须交付给这个时代的一份答卷。1.第①节对话中,“游客的心态”是指                   的一种心理状态。2.对王安忆所说“上海也不在这城市里”的含义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上海的某些新景观过于光鲜,而失去了原来的城市气息和文化特点。B.上海的某些新景观过于光鲜,而“原生态”和文化印迹却难以找寻。C.上海的“原生态”和文化印迹,因为城市建设而受到破坏,无法再生。D.上海的“原生态”和无法再生的文化印迹,因为城市建设而不复存在。3.在第②节对话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依次应填:(3分)   (1)             (2)             (3)             (4)           4.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②节中,上海精致的“物质外壳”指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过于光鲜的景观。B.第③节中,“空间上的城市人”是指生活在城市里,但对城市文化所知甚少的人。C.第⑤节写龙应台母女唱上海老歌,证明“这种根脉是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的”。D.“这种根脉是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的”,“这种”指上文“追寻的热切和满足”。5.对话中所说的上海的“精神内核”,是指怎样的城市气息?(3分)                                                                                                                                                        6.对话中所说的“文化上的城市人”,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7.最后引用蔡琴唱上海老歌引起轰动的事,目的是什么?(3分)                                                                             

网友回答

【答案】1.对上海的变化感到惊奇,而在文化上精神上游离于上海之外  2.B   3.(1)但(2)如果 (3)就 (4)就   4.D   5.丰沃厚实的本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并将各种异质文明加以稀释汲纳,而焕发出的城市气息。    6.了解城市的文化和精神(1分),自觉担负起传承和绵延城市文化的责任(2分)。7.证明“这种根脉是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的”(1分),引发人们思考我们应该为传承和绵延城市文化做些什么(2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