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抢险救灾,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内容。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我军表现了很快的反应速度。 地震发生13分钟,军队应急机制启动。 地震发生两小时零7分钟,成都军区两架直升机冒雨起飞,察看灾情。 5小时30分钟,以某集团军工兵团为主组成的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227人乘专机赶赴灾区。 地震发生不到10个小时,1.2万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进入灾区展开救援。 5月13日,又有1万余名官兵及救灾装备空运至成都地区,中国航空史和我军历史上单日空运兵力最高纪录被改写。5月15日,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直升机行动在川西北展开。 速度就是生命,速度就是质量,速度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掌控。 2005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对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的主要任务、与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协调关系、动用军队的权限和程序、军地联合指挥、平时救灾准备和经费物资保障等作了明确规定。其中特别指出:“军队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执行国家赋予的抢险救灾任务是军队的重要使命”,“军队参加抢险救灾主要担负下列任务:(一)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二)保护重要目标安全;(三)抢救、运送重要物资;(四)参加道路(桥梁、隧道)抢修、海上搜救、核生化救援、疫情控制、医疗救护等专业抢险;(五)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险情、灾情。必要时,军队可以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灾后重建等工作。” 从以上任务之中就能明白,“一跃而起”的反应速度在其中的分量。战争中“兵贵神速”是用兵和制胜之道,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反应速度的意义更不同寻常。 从客观因素看,首先因为灾难救援中挽救生命的时间实在有限。经过汶川大地震,“黄金72小时”几乎无人不知,“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生命救助成效已经成为判定行动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成为激发军人忘我拼搏的最高境界。其次,因为灾难中局面容易失控,如果前期不能控制局面,后期处理成本将十分高昂。这就是为什么中外专家普遍认为灾难发生最初几个小时的动作,决定整个灾难处理的成本。没有速度就没有主动,没有速度就会失去对局面的掌握。 从主观因素看,因为军队具有力量集中、分布广泛、机动方式多样、指挥高度统一的特点,这些都是快速反应的基本要素。别人反应慢了,可以找各种理由求得原谅;军队反应慢了,1000条理由也难获得一次原谅。正因如此,军事力量历来是应对突发灾难事件的首要手段、关键手段和最后手段,其作用无法被其他力量所取代。 人人皆知快速反应的珍贵,但实际做到十分不易。一是灾难救助中面对众多意外情况,要实现救援人员及时到达、救援设备准确到位、救援行动有效展开,不知要跨越多少艰难。二是灾难往往发生突然,部队接到命令就要立即行动,几乎无时间筹划和准备,只能边行动边了解情况、边行动边制定计划。不能适应危机状态下的行动方式,就会损失时间,造成被动。三是灾难救援任务多样、转换频繁,往往刚进入一个领域,刚了解一点情况,刚熟悉一些过程,又要转入另一个领域完成突击。不能适应短时间内多任务衔接交叉的局面,同样要丢失时间,损失速度。 所以“一跃而起”谈谈容易,真正做到又是何等的困难。 20.灾难救援中“一跃而起”的反应速度意味着什么?(4分)答: 21.文中为什么要特别指出《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中的若干规定?(6分)答: 22.举例说明“一跃而起”的快速反应如何实现。(5分)答:
网友回答
20.灾难救援中“一跃而起”的反应速度意味着什么?(4分)答:意味着生命得以救助,局面得以掌握,效率得以提高21.文中为什么要特别指出《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中的若干规定?(6分)答:⑴说明抢险救灾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内容;(3分)⑵更明白“一跃而起”的反应速度在其中的分量。(3分)22.举例说明“一跃而起”的快速反应如何实现。(5分)答:开放题。(举例得当1分,军队自身特点分析2分,对灾情的了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