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召公谏厉王弭谤(1)《国语》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

发布时间:2020-08-14 22:42:39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召公谏厉王弭谤(1)《国语》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厉王虐,国人谤王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B.国人莫敢言宫妇左右莫不私王C.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小题2】下列句子,属于从反面劝阻厉王“弭谤”的一组是    
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②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③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④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⑤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⑥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⑦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A.①⑥B.①⑦C.②④D.③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写法的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公主要用比喻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向周厉王阐明了不可“弭谤”的道理。B.本文和课文《勾践灭吴》一样,都体现了《国语》这部史书重在记言的特点。C.本文和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样,都旨在规劝君主广开言路,纳谏除弊。D.齐威王欣然纳谏除弊,“战胜于朝廷”;周厉王拒谏残酷弭谤,终被人民推翻——强烈反差的结果,清楚有力地显示出了邹忌和召公谏劝的高下优劣。C 

网友回答

【小题1】C项前“乃”意为“终于”(有的释为“于是,就”或“竟然,居然”),后“乃”意为“才”;A项两个“谤”均为“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之意;B项两个“莫”均为“没有谁”之意;D项两个“若”均为“如果”之意)【小题2】B【小题3】D(周厉王之所以拒听忠言,是因为他刚愎自用,并不是因为召公谏劝不高明、不巧妙)参考译文:周厉王暴虐无道,都城民众公开批评、指责他的过失。大臣召公告诉厉王说:“民众受不了你暴虐的政令了!”厉王听了十分恼火,找到了卫国的一个巫师,派他去监视指责自己过失的人。卫巫把说厉王坏话的人密告上来,厉王就将被告发者杀掉。都城民众没人敢说话,在路上相遇,只能互相使眼色示意。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够消除人们对我的指责了,他们终于不敢再说什么了。”召公说:“你这只是暂时堵住了人民的嘴罢了。用强制手段堵住民众的口不让说话,后果比堵住河水不让流更为危险。堵塞河水的泥土一定有被冲决的时候,伤害的人必定更多。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通畅,治理百姓的人疏导百姓使他们自由发表意见。人民有口,如同大地有山川一样(是大有用处的),人们的财富、用度都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如同大地有高低平洼各种类型的土地一样,吃的穿的就从这里产生。民众用口发表意见,政事的善恶好坏都能反映出来。推行百姓认为好的,防范百姓认为坏的,这就是用来使财物衣食丰富起来的办法。(意即人民的意见建议是一种财富)民众心有所想而在口中表达出来,这是情理中的事。他们思考成熟了,就自然地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强行堵塞呢?如果堵住了人们的口,这对你又有什么帮助呢(赞成这样做的有多少人呢、与你亲近的人能有几个呢)?”厉王不听劝告,从此都城民众没有谁敢出言说话。过了三年,都城人们把厉王赶下台,将他流放到彘地。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