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济民】孔子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400字以上作文

发布时间:2021-03-22 00:59:16

孔子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400字以上作文

网友回答

【答案】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1)重教化,轻刑罚.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在满足百姓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加强教化.在礼刑问题上,孔子主张礼教是根本的,不得已而用刑,必须慎用.认为宽猛相济,政事才会谐和.宽猛结合,就是文武两手并用,德治与刑治都要.
  2)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义者,宜也,就是役使老百姓不要过分,要适宜.
  孔子看到了当时两极分化、贫富悬殊过大的现实,认为这是造成社会不安、国家颠覆的基本因素,因而提出来平均主义的经济主张.他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
  3)为政需正己.孔子认为要治国正人,必先正已,正己才能正人.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所以孔子主张统治者一定要是德高望重、身体力行的君子,这样,为政者起表率作用,就会上行下效,自然就会政通民和国家得治.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一定的道德水平要求.
  4)举贤才.与孔子的德治思想相联系,他认为国君要治平天下,就必须举贤任能,发现和提拔优秀人才,参与国事.关于贤才的标准,孔子认为应该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就是要有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要依据仁的精神和拥有高尚的品德,还要能善于悯熟地运用业务知识和技能.简言之,贤才就是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治国才能.这是一个德才兼备标准.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是中国政治思想史最伟大的人物,从孔子开始,中国政治思想进入了体系完备的时代.孔子对于中国政治思想贡献在于,他系统地整理,继承和丰富了以往的历史遗产,创立了以仁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