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55: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小题。(19分)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乃云:‘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上善之,干子竟免。有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二人竟坐得罪。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上嘉之。       (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人年垂八十           垂:将近

B.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    敢:怎敢,以反问的形式表示不敢。

C.诏可其奏               可:认为可以

D.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竟:竟然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柳彧“正直”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3分)

①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②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③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

④百僚奏请,多有烦碎

⑤奉敕治公之罪

⑥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彧年少好学,涉猎广泛,跑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很欣赏他。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B.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正好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还没有分家,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佩服柳彧的处理办法

C.柳彧在奏章中写道: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武将上柱国和干子年龄太大,以前政绩很差,怨声载道,现在不宜担任刺史。柳彧后来因违背圣旨被免职,复职时皇帝对柳彧说:“不能不改变你的禀性。”

D.当时的官员都不敢得罪右仆射杨素。杨素犯了错误被送到南台时,他还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看见了,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并立即查问杨素的犯罪事实。

4.把下面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

1.D

2.B

3.C

4.(1)以前汉光武帝是一代明君,从普通百姓起家,详尽地知道这方面的真伪,他与二十八位将领艰苦卓绝,安定天下,等到功成之后,没有安排二十八位将领任职。

(2)柳彧跨(靠,倚)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问清杨素的犯罪事实。从此杨素对柳彧怀恨在心。

(3)父亲有制约(压制、管制、约束)儿子的道义,儿子有回避父亲的礼数,哪里容得下外门已经设了戟门,内门还要安装戟门呢!。

【解析】

1.

试题分析:竟,最终  终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 ①③⑤⑥都是直接表现柳彧的“正直”性格。②、人物、事件都不对,是介绍武将上柱国和干子的政绩。④、柳彧发现当时官员烦杂琐碎的“奏请”。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应是“不要改变你的秉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 (1)布衣:普通百姓。备:详尽。披荆棘:喻指“艰苦卓绝。

(2)据:跨(靠,倚)坐。辨诘:问清。衔:怀恨。

(3)压:制约(压制、管制、约束)。既:已经。 “岂…”特殊句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