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10:49:12

遗传与智力的关系  ①智力是一个诱人的话题,也是科学家和哲学家致力探讨的难题。人类发展史上,类似爱迪生、达尔文等智力超群的发明家、科学家应该更多,但现实情况是这样的人寥若晨星,太少了。  ②人的智力高低究竟与什么相关呢?是否与家庭遗传有关呢?科学家、哲学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曾调查过300位名人的家史,认为这些高智商的社会名流都是家族遗传的。他说,4位著名法学家的儿子中,有一个可能成为法学家,如果是普通工人家庭,要4000人中才可能有一个法学家。  ③遗传学家托尔曼为验证高尔顿的观点,曾用大白鼠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首先将白鼠放进迷宫“考试”,看谁进去后出来最快。然后选出最“聪明”的雌雄鼠,让其交配生子。同时选出“最笨”的老鼠作对照。繁殖一代,考察一代,7~8代后发现,“聪明”的鼠生下的子代,一代比一代“聪明”,“笨”鼠的子代,则一代不如一代。  ④瑞士生理学家海登,对这些实验老鼠的脑细胞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聪明”鼠脑中的DNA比“笨”鼠至少要高10%。如果将这种神经多肽的物质,注射到“笨”鼠体中,奇迹出现了:笨鼠变得聪明起来了。以福尔克为首的几位学者,对245位青少年进行为期7年的跟踪研究,也证明了智力与遗传密切相关。  ⑤不过,也有科学家发现,尽管是“聪明”的白鼠,若将其关进小笼子,生活富裕,但无所事事;同时,将另一只“聪明”的白鼠与其他的老鼠生活在一起,不仅有丰富的食物,而且可以进行游戏活动,尽情享受。几个月后再进行“考试”,结果发现,每天生活丰富多彩的要比生活呆板无所事事的白鼠“聪明”得多。教育家凯洛夫曾说: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和德性。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必须借助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  ⑥中国著名作家夏衍说得更富有哲理。他说:“勤能补拙,业精于勤。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众所周知,爱迪生在学生时代就曾被老师和家长看成是没有发展前途、不受欢迎的学生,甚至还被学校除名。但他发奋图强,终于功成名就。当人们称爱迪生是位天才时,他却用亲身的经历阐述了智力先天和后天的关系。他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⑦华罗庚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却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在神学院无非是初中的学生,但经历27载的考察研究,最大限度开发了自身潜在智能,写出了划时代的《进化论》。木匠齐白石,半路出家学画画,日日磨砺,成了一代国画宗师。李时珍30年修出了《本草纲目》。歌德58年终成《浮士德》。显然,这些都不能用“遗传”来解释。  ⑧总之,天资聪慧这是幸运的,因为遗传注入了大器的胚胎。但遗传的天赋只是智力发展的内部条件,并非是成才的决定因素。当然,想真正解开智力之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1.作者认为“遗传与智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2.你认为教育家凯洛夫的话说得有道理吗?请结合实例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3.第④段中“‘聪明’鼠脑中的DNA比‘笨’鼠至少要高10%”一句中“至少”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4.第⑦段中列举了华罗庚、达尔文、齐白石等大量名人事例,体会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作者认为遗传与智力密切相关,但遗传的天赋也只是智力发展的内部条件,并非是成才的决定因素。  2.有道理。因为“知识”要靠后天的教育,“德性”要靠后天的培养,“天赋”只是智力发展的内部条件,而并非是成才的决定因素。如《伤仲永》中的方仲永,虽然有天赋,但没有得到后天教育而沦落为平凡之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实例。  3.“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说明“聪明”鼠脑中的DNA比“笨”鼠高出的比值在10%或10%以上,不低于10%。如果去掉,表示的数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至少”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具体说明了成才的关键还在于后天的努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