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2:59:32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

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噩梦的!有人觉得太难看了,对她的老板说:

“譬如做好事吧,放了她!”

“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

“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1.破折号之前罗列六个短语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加点的“猪”和“泥土”的比喻角度分别是(  )

A.“猪”的比喻是从包身工地位的角度;“泥土”的比喻是从包身工毫无人身保障的角度。

B.“猪”的比喻是从包身工工作条件恶劣的角度;“泥土”的比喻是从包身工地位低下的角度。

C.“猪”的比喻是从包身工饭食条件差的角度;“泥土”的比喻是从包身工毫无安全感的角度。

D.“猪”的比喻是从包身工物质生活待遇恶劣的角度;“泥土”的比喻是从包身工地位低下和毫无人身保障的角度。

3.画线句子采用的修辞方法及抒发的感情各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4.这段文字中有一处细节描写,下列对其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细节描写是:包身契上写明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突出包身工受到的虐待程度之深。

B.细节描写是:“抄身婆”也不愿意用手去接触“芦柴棒”的身体。突出包身工生活的凄惨,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野蛮压榨。

C.细节描写是: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做工。突出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的凶残。

D.细节描写是:带工老板恶狠狠地说:“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突出带工老板的凶残和毫无人性。

 

网友回答

【答案】

1. 表现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抒发作者强烈的悲愤之情。

2. D

3. 反复、排比、比喻。控诉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和资本家的野蛮残酷。

4. B

【解析】

1.六个短语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全部悲惨遭遇,排比加强了语气节奏,增强了感情色彩。注意句式,用这样的短句,节奏快,表达作者的一种强烈情感(可能是热烈的,也可能是愤激的)

2.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这种修辞使用的理解。比喻的使用,主要在本题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点。“猪”是说处境环境很恶劣,受到的待遇也很差;“泥土”是任人踩踏,毫无价值。正是这两点和“包身工”有着相似之处,作者才用这两个比喻。

3.这一节文字中的句式主要有:排比句(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反复句(工作,工作)等一些整句来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而比喻句的使用则抓住了形象的写出包身工的悲惨处境和繁重的工作,以此突出主题。

4.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的辨识和理解能力。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等方面。景物主要表现在状态或者色彩。这里只有一处细节描写:“抄身婆”也不愿意用手去接触“芦柴棒”的身体。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