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表示刘庆同学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的部分实验,请根据他的实验设计和加碘液后应出现的现象,加以说明:
试管编号加入材料水温(℃)恒温时间(分钟)加碘液后的现象1馒头碎屑+唾液2mL9010A________2馒头碎屑+唾液2mL1010B________3馒头碎屑+唾液2mL3710C(不变蓝)4馒头碎屑+________2mL3710D________(1)4号试管括号中应加入的材料是________,与________试管形成对照实验
(2)加碘液后,A的现象________,B的现象________,原因是温度________,唾液淀粉酶都不能促进淀粉的分解,D的现象________.
(3)3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__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网友回答
解:(1)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根据对照实验的特点,可知4号试管括号中应加入的材料是清水,与3试管形成对照实验.
(2)由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在37℃左右最强,在90℃和10℃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降低,唾液淀粉酶不能促进淀粉的分解,淀粉并没有被完全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故加碘液后,1号的现象A是变蓝,2号的现象是B变蓝,原因是温度不适宜,唾液淀粉酶都不能促进淀粉的分解.4号试管清水不含有唾液淀粉酶,因此不能分解淀粉,故4号的现象D是变蓝.
(3)馒头碎屑与唾液进行了充分的搅拌,并置于适宜温度37℃中,因此3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