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 文明的对话 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

发布时间:2021-02-22 02:36:04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

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比照

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

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

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

历史。

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

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

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

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

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经济文明交流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

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探究主题三  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

(未开化的野人)。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

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王中禄《天朝上国的反思》 

(1)根据材料,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结合

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

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3)根据材料分析,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4)通过对“东西方文明”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网友回答

答案:

(1)特点: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地域特色。(l)

印证: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希腊的城邦攻治特别是雅典的民主政治、

罗马完备的法律体系各具特色。(3)

(2)影响: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

产品结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庄力;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提

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等。(3)

(3)变化:由排斥到揍受。(2)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掀起洋务运动。(3)

(4)启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或尊重各国优秀文明及其历史传统);加强东西方文明交流;对待东西方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

【解析】考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第(1)问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古代世界文明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再结合所学政治史的部分内容印证即可。第(2)问抓住关键信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回答。第(3)问通读材料发现人们对西学由“鄙视”到“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分析原因时结合“鸦片战争”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分析。第(4)问从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等角度谈启示,只要符合题意就行。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