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们会越学越呆

发布时间:2020-07-28 01:02:53

如上

网友回答

近来,在一个教师论坛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帖子:
  一位老师在假期里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义工活动,给双职工家庭的小朋友上课。他给孩子们出了一个画画的题目——季节,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样子画出来,老师告诉孩子们:“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孩子们都很高兴,拿着自己的彩笔画了起来。幼儿园的小朋友天马行空,画的是什么老师都看不懂,可是你问他,他会一一认真地告诉你:“这是大海,那是我自己,那是我戴着的游泳圈,天上还有一个飞碟,那是太阳,我画的是夏天。”
  一年级的小朋友画得就规范了很多,房子是房子,桌子是桌子,有模有样的,还有淋浴,电风扇,哦!又是一个夏天,很不错。
  二年级的小朋友画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穿着花裙子,不过,一看就是经过训练的,她画的肯定也是夏天。
  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在那里面是最大的,只有他很惆怅地看着老师,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不画呢?
  他告诉老师:“我不知道怎么画。”
  老师说:“你想怎么画都可以。”
  他依然愁眉紧锁:“可是我还是不会!”
  看着他一筹莫展的样子,老师只好告诉他,可以看大屏幕,你可以照着画,他的眼睛立刻亮了,于是认认真真地照着画了起来……
  在多数人的眼中,教育应该是给孩子启蒙开智的大好事,把孩子送进学校,告诫他们多苦多累都不要逃学、怠学、辍学,要努力学习,要听老师的话。不管怎么说,我们都相信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是一件有益无害的事。但上面这件事,却猛然让我想到了钱学森的一句话:“可别把孩子们教呆了。”是的,教育不一定是件好事,如果我们教得不好,非但无功,很可能还有罪!
  那个呆呆的、三年级的孩子让我感到心痛。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其年幼时都会有那么一个阶段,醉心于涂鸦,画画就是他们表达心中想法的一种手段,世界是什么样的,自己有什么想法,他要用最形象的手段——画画表达出来,再讲给你听。虽然他们的表达很可能是幼稚的、混乱的甚至是错误的,但一个孩子要表达自己的激情是不可遏制的,这是他们天性的一部分。而那个仅仅上到三年级就没有表达欲望的孩子,说明他心中很可能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喜欢哪个季节,喜欢它什么,多么具体的问题,正常的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而他却会表现出一脸的不知所措,这是不是很可悲?
  同样可以“媲美”上面这件事的还有:童言无忌。我们会允许孩子们尽情表达自己心中所想,但可悲的是,现在的很多孩子讲话时自己主动就“忌”了,非要他说的时候,他会讲一口大人的话,甚至在电视上我见过一位一口地道官腔的小学生;还有很多孩子都不会淘气了,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也是束手束脚的;多数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都会觉得无话可写,背范文、改范文成风;甚至还有一些孩子不会玩了,不会开怀大笑了,不爱玩具了……我们造就了太多的少年老成的孩子,呆头呆脑的孩子。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还不自省,甚至会欣赏我们的所作所为:瞧,这孩子多懂事;看,那个孩子多爱学习,下课了都不去玩。
  我们在教会孩子“成长”的同时,是不是也正在剥夺他们身上一些更宝贵的东西——那种活灵活现的孩子气,那种创造精神,那种积极乐观的精神,那种好奇心和求知欲?知识、技能的传授是不是一定会让孩子们变呆,变得更没想法、更没自我?应该不是,这样的教育显然是错的。
  错在哪里?我们忽视了孩子们应有的特权。
  比如,犯错便是孩子们的最大特权。他们从蒙昧无知中出发,开始摸索自己的人生之路,见识少,能力弱,自制力差,犯错是一种必然,每一个错误都不应得到上纲上线的训斥,训斥多了,他们便会不自信,不知所措。你训斥他:“这都不会?!”慢慢他就真的觉得自己无能;你说他:“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慢慢他就真的“懂事”了,但人也就变成了小老头。对孩子们的错误,正确的态度是先要同情和理解他们,尤其是初次犯的错,就像刚刚开始学步的孩子,摔倒是很自然的事,他可能比你还痛苦,那一刻他很需要你的理解和包容,然后才需要你和颜悦色地告诉他正确的做法,甚至你可以鼓励他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再如,我们忽视了孩子们幼稚的特权,自我中心的特权。孩子们看问题做事情不客观、不全面、很自我,这也是天性之一,教育者必须理解这一点,给他们足够的耐心。当“雪化了是春天”的答案一经说出,千万不能粗暴地否定,虽然这不是标准答案,你也要给予个人化的肯定和鼓励。因为这些话出自他的真心,应该得到尊重,久而久之,他的童心就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再如,孩子们当之无愧地应该享有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特权。每天总要有一段时间让他们自由地、随心所欲地疯玩,尽可能地不限制他们。其实闲暇时光也是孩子们独立性、创造性的温床。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学校、家庭做得都不够,这也是今天孩子们越学越呆的主要原因。功课、兴趣班填满了孩子们所有的空余时间,中小学生被公认为我们社会最忙碌的一群人,他们没有时间面对自己的需要,在这种节奏下生活的人想要不呆都很难。
  还有,还给孩子们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利。今天老师和家长共同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过分地包办孩子们的所有事情,孩子们体会不到自己做主的滋味,一件事情,成功也罢,失败也罢,都与自己无关,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成为一个个只会听令的木偶,没有了主见,也没有了自我。
  其实孩子们都是一张白纸,你怎么看待他,他就会变成什么样子。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能感到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呆、越来越不天真了,只是我们心底总还有另一些声音更急迫:我想让孩子瞬间掌握所有的知识、技能,我想让他比别的孩子更懂事,我想让他不惹是生非,我想让他多才多艺,我想要他为将来的残酷竞争提前起跑……当这些意愿一一袭来的时候,我们哪还会有时间顾及孩子们的那些特权?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