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听听那冷雨》选段,完成后面各题。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 ……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1 .第 1 小节开头“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淅淅沥沥”三个叠词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雨的?“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第 1 小节末句中的“她”“裾边”各比喻什么?联系全句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雨的感性”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不超过 8 个字)末句“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喻指什么?(不超过 5 个字)
网友回答
【答案】 答案:
解析:
1.触觉、视觉和听觉。由实到虚(由景到情),把自然界的雨景和人内心的情思联系在一起。(或由眼前的雨境过渡到下文对大陆以至中国历史的怀想) 2.“她”比喻“古大陆”,“裾边”比喻|“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的大寒流。长期不能得到大陆音信,即使是从大陆来的寒流,也能给我带来一些安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3.表现在可嗅、可观、可听三方面。“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喻指雨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