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7-29 01:07:26

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当中常常碰见的几种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等,弄得我晕晕的,求指点一下如何学习文言言?

网友回答

学文言文的方法有多种。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听书上的翻译注解是不能够学好文言文的。每一个学生,必须去读文言文,去背文言文。在这里,我们应该借用古时私塾的教学做法,即通背之。阅读,容易分神,分神,则毫无意义可言;只有背才能将古文深刻的记在脑子里。温故而知新,背,不是一次性的事,学习文言文,必须天天背,大量地背。
  背,才是王道。这个事实,历史已经有所证明。古时有哪个才子没有读过书,像那个方仲永,不读书,“泯然众人”_但读书了,有哪个人不是成天到晚地背书呢?的确,在现在的社会中,死记硬背只会让旁人觉得你学习方法愚蠢。但愚蠢的方法,也不愧为一种方法。其实,每一种方法都有它适应的问题。而对于学习古文问而言,“死记硬背”就是不二法门!
  每个学生都应该多背古文,多学习其中的文化精髓。与此同时,学以致用也是必需的。
  写文言文,看似是遥不可及的难题,但是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句式语法和用词规律,这是跟写现代文差不多的。写文言文,可以先从模仿开始。模仿好的结构与句式,就是成功的第一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背诵与模仿的过程中,语感,即所谓的写作意识就被逐渐的培养起来。初期写作,可能是“为文而文”。其词句晦涩难懂不足为虑。但是当有一定的基础后,就绝对不能“为文而文”。这样会把整一个文言文写作概念带错方向。
  其次,写文言文,无须讲究对称工整。虽然骈文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其文化价值不一定高。一篇文章中,稍微用此点缀一下,才是最好的选择。至于骈文,闲暇之时作为练笔工具也是可以值得提倡的。
  如此,背诵与写作相结合,是对于文言文来说最重要的方法而学习语法与理解词义则是一种辅助手段。现在很多教学中往往是本末倒置,反客为主,这在考试内容上可以明显地显示出来——要在几分钟之内理解的,只有意思和一些最肤浅的文化含义。考试考查的重点不对,教学的方向也会因此发生偏转。但无论如何,国人必须重视古文教育应该有更多的文言文被搬上课本,小学里也应该开设古文课程,而不是单单的唐诗背诵。初中应该在学习初级古文的基础上将唐诗宋词各个派别的代表诗作基本学习完,高中则应该开始学习中高级文言文并开始文言文写作,唐诗宋词写作。等到高中毕业,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古汉语的中级写作能力和古文背诵量,即语句通顺,字词无错误,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尤其有自己深刻的内涵和古文背诵量,即经典古文的全文背诵的能力。这样古文教育才能算是一个成功,也才是汉语教学的一种成功。

网友回答

文言文一直是困扰初一学生语文学习的难题。对于刚上初一的同学来说,由小学没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触文言文,在学习中抓不住学习的方法,往往投入很大,到收效 甚微。高中文言文是高考的一项重要题型,所考查内容均为课外文言文,如果孩子在初中没有打好文言文学习的基础,高中学习会更为吃力。
  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那么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三步走”的学习方法,更快速地提取出文言 文中的有效信息。那么,“三步走”究竟怎么走呢?

  步骤/方法
  第一步:不求甚解识大意。当拿到一篇文言文时,我们要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会的字词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 培养学生对于一篇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二是当遇到不会时,学生会纠结在那里,失去了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那么,当我们大致读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还是不能完 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词。第一遍粗读之后,不会的字词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样,把我们的双脚咯的生疼,在这一步中,我们要扫除这些限制我们的障碍,彻 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在这一步中,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积累这些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我们阅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并且明确它告诉我们的关于人生的道理。我们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这种智慧往往通过文言文和 汉字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应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课外文言文一周一练: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4)?”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5)?”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6)!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8);壮 (9)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10),孰与昧行乎(11)?”平公曰:“善哉(12)!”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欲:想要。 (3)暮:晚。 (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光明,显明。乎:呢。 (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 (7)好;喜欢,喜好。(8)阳:阳光。(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 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好啊!”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 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 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注意事项
  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那么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三步走”的学习方法,更快速地提取出文言 文中的有效信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