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脉搏的部位通常是在a桡动脉b桡静脉c肱动脉d肱静脉

发布时间:2021-02-26 18:07:12

测定脉搏的部位通常是在a桡动脉b桡静脉c肱动脉d肱静脉

网友回答

如果测定右手的脉搏,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到右手的手腕最右侧,与手的分界线大约差3厘米,这时你便摸到脉搏了.左手也是一样的.
主要资料:脉诊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切成人脉,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见图3-3).三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体.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医生三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体较矮,则三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三指排列整齐,否则影响脉形的准确性.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体会.
  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称为三部九候.
  3.寸口脉分候脏腑情况:寸口脉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部位,反映不同脏腑的功能情况,以寸关尺分候相应的脏腑,这是前人的经验,在诊病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在临诊时仍需全盘考虑.
4.切脉应注意的事项:
  ①医者须全神贯注,仔细按触,反复细心体验,防止主观臆测粗枝大叶,时间也不能过于短促(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50秒).
  ②注意内外因素对脉象的影响:如小儿脉较成人脉软而数,妇女数较男子脉细弱而略数,胖人脉较瘦人脉沉.夏天脉较洪大,冬天脉较沉小.剧烈运动后脉洪数,酒后脉数,精神刺激和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脉象的暂时变化.
  ③有些人因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差异,脉不见于寸口部而于拇指腕侧处,称为“反关脉”,从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
  5.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6.异常脉象与临床意义:在祖国医学有关脉学的专著中所记载的病脉有28种,然而根据脉位、脉率、脉力、脉形、脉流的流利度及节律等划分的脉象往往是混合构成,有些病脉是两个以上单一脉复合组成的脉.现将临床常见的14种脉象及其临床意义分述如下:
  (1)浮脉
  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无力的虚脉.
  (2)沉脉(附伏脉)
 脉搏显现部位深.轻取不显,重按始得.此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沉迟为里寒,沉数为里热,沉涩为气滞血瘀,常见于水肿、腹痛,久病及多种虚弱性疾病.
  伏脉:比沉脉显现部位更深,重按推筋着骨始得.为邪气内闭或剧烈疼痛或厥证.
  (3)迟脉
  脉搏次数少,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冷积(阳虚阴盛),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常见于心气虚弱等病证.
  (4)数脉(附疾脉)
  脉膊次数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主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洪数为实热,细数为虚热,弦数多为肝火旺,常见于热性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