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典史①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初,剃发令下,...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3:16:0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阎典史①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初,剃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悬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众拜且哭,士民蛾聚者万人,欲奉新尉陈明选主城守。明选曰:“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乃夜驰骑往迎应元。应元投袂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已,乃分城而守:武举黄略守东门,把总某守南门,陈明选守西门,应元自守北门。部署甫定,而外围合。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稿为人,人竿一灯,立陴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又遣壮士夜缒城入营,顺风纵火;军乱,自蹂践相杀死者数千。
  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曰:“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应元立城上与语。遥语应元:“弘光已走,江南无主,君早降,可保富贵。”应元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胙土分茅②,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梯冲死士,铠胄皆镔铁,刀斧及之,声铿然,锋口为缺。城俄陷,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得出。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遂被缚。日暮,拥至栖霞禅院。院僧夜闻大呼“速斫我!”不绝口。俄而寂然。应元死。
  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其树立,乃卓卓如是!呜呼,可感也哉!(有删改)
  [注]①典史:官名。元始置,明清沿置,不入品阶,即“未入流”。②胙土分茅:指分封土地和爵位。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闰六月朔——朔:农历每月十五
B.应元投袂起——袂:衣袖
C.会城中矢少——会:适逢
D.固明朝一典史也——固:本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为我语阎君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①乃为敌前驱   ②乃设九宾礼于廷
C.①所当杀伤以千数 ②皆以美于徐公
D.①呜呼,可感也哉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当时迫近城下的清军已有十万人
B.若将缒城斫营者好像有人将要从城上缘绳而下偷袭敌人营寨的样子
C.锋口为缺锋口成为了缺口
D.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地位卑微的阎应元,本来只是明朝的一个典史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秀才许用德和新任县尉陈明选的言行衬托阎应元的举足轻重。
B.阎应元设计用草人骗得了敌人的箭,和“草船借箭”有异曲同工之妙。
C.明朝的降将刘良佐听了阎应元的指责顿有悔悟,面带羞愧地退去。
D.阎应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英勇抗敌忠烈殉国的事迹实在可歌可泣。

网友回答

1.A
2.A
3.C
4.C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