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建于哪一年?是谁建的又是谁烧的?忘了是什么了?
网友回答
【答案】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始皇本纪》中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贾山传》中记载:“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旌旗不挠,为宫室之丽至于此” .其实从《汉书》开始阿房宫的规制就有被放大了的嫌疑.
以前一般认为楚霸王项羽率领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但《史记·项羽本纪》中只是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未提及阿房宫.考古发现所谓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当代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员也未发现焚烧的痕迹.
相传阿房宫规模空前,气势宏伟,“离宫别馆,弥山跨台,辇道相属”,景色蔚为壮观,传说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秦始皇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后世这种辉煌的想象基本来自《阿房宫赋》,唐朝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变成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可经想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但这都是传说,都是后世臣子借秦之喻,谏当朝帝王.依据当代现有考古证据,阿房宫并未建成.
以前一般认为楚霸王项羽率领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但《史记·项羽本纪》中只是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未提及阿房宫.考古发现所谓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当代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员也未发现焚烧的痕迹.
相传阿房宫规模空前,气势宏伟,“离宫别馆,弥山跨台,辇道相属”,景色蔚为壮观,传说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秦始皇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后世这种辉煌的想象基本来自《阿房宫赋》,唐朝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变成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可经想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但这都是传说,都是后世臣子借秦之喻,谏当朝帝王.依据当代现有考古证据,阿房宫并未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