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莫敢谏若,非弗欲也。春居之所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与人异。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由是论之,失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故忠臣之谏者,亦从入之,不可不慎,此得失之本也。(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齐宣王为大室 ②群臣莫敢谏王 ③春子反 ④宣王微春居(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A.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B.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C.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D.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由是论之,失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齐宣王要建造的宫室超过一百亩,光是厅堂就能住很多户人家。B.春居借楚王的事来作类比,目的是批评齐宣王大兴土木。C.齐宣王声称春居反对自己,并责备他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劝谏自己。D.作者认为齐宣王之所以亡国,就是因为失去了春居这样的臣子。(5)作者认为,要想国家立于不败之地,臣子应该怎样做才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 语文
网友回答
【答案】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①齐宣王修建大宫室.为:建造;②臣子们没有人敢劝阻齐王.谏:劝说;③春子回来.反:通“返”,返回;④宣王如果没有春居.微:没有.(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之”为代词,这件事,作“书”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B、D.“寡人”为名词,作主语,“不肖”为谓语,其后断句;“春子”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故选:C.(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由是:由此;多:大都;如:像;患:祸患.句子翻译为:由此说来,亡国的君主,多像宣王,然而他们的祸患就在于没有春居这样的谏臣.(4)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光是厅堂就能住很多户人家”错,原文“堂上三百户”的意思是“堂上设置三百座门”;C.“春居反对自己”错,文中“春子反”中的“反”通“返”,“回来”的意思;D.作者的观点是“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意思是说“亡国的君主,大都象宣王一样,然而他们的祸患在于没有春居那样的臣子”.(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题时围绕“臣子要敢于直谏,并注意劝谏的方法”,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即可.答案:(1)①建造 ②劝说 ③通“返”,返回 ④没有(2)C(3)由此说来,亡国的君主,多像宣王,然而他们的祸患就在于没有春居这样的谏臣.(4)B(5)臣子要敢于直谏,并注意劝谏的方法.文中春居在“群臣莫敢谏王”的情况下,先从别的君主说起,让齐宣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