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及解释
网友回答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其一:黛玉宝钗.
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道: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林黛玉有咏絮之才.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也是走向自己的反面.很多读者都希望黛玉和宝玉结婚,这样写也是一部书,可作者本义却非如此,作者本义就是让我们难受,在这难受中去体会人事无常.一个挂字妙极,令你无限联想.与那宝玉知心一回,宝玉却与宝钗结婚,挂也不挂?千诗万文,一死皆成梦幻,挂也不挂?千万莫怨作者,何不示黛玉以死.宝玉黛玉这般情爱,一个挂字了结,比那死字残忍得多.死不足惧,挂最悲哀.
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宝钗有停机之德.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千万莫说有埋应死的话.土里埋,断死还可;雪里埋,断死便是证据不足.可这雪里埋,即便不死,象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作者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
从诸家批文可断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了.宝玉最后出家,正所谓悬崖撒手.
其二:元春.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第九十五回,元妃死.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名义上死在虎年,实则死在兔年,便是所谓的虎兔相逢.而这点点知识,可不是谁都知道的,只有对阴阳八卦天干地支都通晓的作者本身,才会有此笔墨,只有懂得算卦打命的先生,才会用这样言辞.
程高本,甲戌本,庚辰本,都写成“虎兔相逢”,这是原本墨迹;后人不解命理意义,改作虎兕相逢,以为虎兔不成比例,只有用兕才可与虎相对,并理解成围猎、宫庭之斗,这又是不知作者心了.还是那句话,读不懂可再读,迷底早晚都可解开;非改迷面,那就成了你出的迷、你写的书了,这如何使得?批书人言及的射圃书稿已不能再见到,后来读者去猜的话,便傻了,想想看,读过石头原稿的脂砚斋、雪芹未能补出,后人谁还敢补?这个漏洞便从此留下了.程高手头资料那样多,也未敢动手来补这些漏洞,任其漏着,如狱神庙之类,无一处补齐.所以读红书,多动脑,莫动手.
其三:探春.
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画后也有四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两个人放风筝,两人,是指贾政和王夫人,风筝暗示探春.大海大船,是说贾政王夫人做主,把探春远嫁到海一带的富贵人家.才自清明志自高,探春有才有志,连凤姐也不敢小瞧探春.这样的才志又能如何?生于贾家末世,远嫁到海,只能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了.才何能显?志焉能遂?这便是佛家所说的人世无常,便是佛家说的求不得苦,便是爱别离苦.人生八苦缠身,须慢慢读红楼,慢慢体会.
其四:湘云.
画着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云与逝字,可定是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是说香云生在富贵之家,但也有一缺,自幼父母双亡.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说湘云开朗,活泼,找个好丈夫,可得到的只是一点斜辉而已.婚后,丈夫得了痨病,活不得几年了.还是无常.这一无常,谁也逃不过. 从脂批来看,史湘云嫁的丈夫可能是卫若兰,但石头写的射圃原稿已丢失,雪芹未能补齐,程高又不敢补,只好留下这个漏洞.为了前后照应,不出矛盾,程高才在后四十回,连补了一下香云结局.从连补来看,还算成功,因为果然有一天射圃稿找到的话,和程高连补处放在一起看,不会有大矛盾的.
有人说史湘云该嫁宝玉,并白头到老.根据是第三十一回题目:因骐麟伏白首双星.这是不可能的,作者无此意图,从判词和曲演中都看不出此意图,从主题也不可能推出这样的结果.这样说的读者是不懂什么是双星.细看看判词,也不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