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因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方案,但实验要在认同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前依次进行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

发布时间:2020-10-25 00:36:02

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因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方案,但实验要在认同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前依次进行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1)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称之为 ,实验的变量是  .
(2)甲同学提出的检验方法,应该是受“  ”实验的启发,利用了  的特性.
(3)丙同学是对实验结果的猜测,猜测或假设一般是根据  作出的.
(4)丁同学的观点是消除叶中原有淀粉和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体现了实验的科学性.消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方法是  .
 

网友回答

(答案→) 
解析:本题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实验现象、预期实验结果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吗?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做出假设: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一片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设计照光和不照光两种环境,控制变量光为唯一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能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2)已学过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遇碘变蓝的部分是胚乳,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玉米胚乳含有淀粉.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
(3)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预测结果.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预测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4)为排除干扰,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故答案为:(1)对照实验;光(2)观察种子的结构(测定种子的成分);淀粉遇碘变蓝(3)已有的知识或经验(4)叶绿素;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