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背后的环境压力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33:3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保护性耕作背后的环境压力有关专家指出沙尘暴的源头主要是尘源,它主要来自农田和退化的草地,而不是沙漠。传统耕作方式一般需要通过翻耕、耙蘑将土地整得细碎、平整,令地表干净整洁。这种地块下雨时容易产生径流,冬春季节遇到大风时容易发生风蚀,成为沙尘暴的主要尘源。传统农业对秸秆的处理一般采取焚烧、收割或打碎秸秆后再翻地耙平等方法。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也是对资源的浪费,而将秸秆收割或打碎都要使用机器,耗费大量能源。收割过后,地表失去作物的保护,进入“裸露休闲”状态。而农田土壤表面几厘米的土是最肥的,干燥的土壤很容易被风刮走,这不仅白白浪费资源,也造成环境污染。把秸秆卖给造纸厂或作为燃料,这样做从经济效益上看比堆在地里好。秸秆不还田会使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为了保证产量,就只好增加化肥使用量,导致我国农业生产中单位面积的化肥用量是世界上最多的。过多地施用化肥还导致粮食品质下降。因此,从全局、长期考虑,治理沙尘暴的花费要比利用秸秆带来的效益多得多。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一种叫做保护性耕作的方法。核心是不翻耕土地,地表有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所以,保护性耕作无须做耕地、耙地、清理秸秆这些工作,节省了耕地耙地所消耗的成本。在产量方面,采用保护性耕作,平均可增加10%左右。虽然产量增长在地区之间、作物种类之间存在差异,但至少不会减产。实施保护性耕作不仅可以增加产量、节约成本,按每个农户7亩地、每亩地能增产节本100元计算,一年能够增加的收入为700元。“最大的好处还是在环境效益上。实施这一技术后,水分利用率平均增加12%,农田扬尘减少50%以上。”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山西省进行系统的保护性耕作试验。2002年,农业部在西召开全国第一次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目前,示范县数量已经发展到167个,面积超过了1000万亩。为改善北京市生态环境、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2006年到2008年,北京市所有耕地都将逐步使用保护性耕作法。然而,即使在现在,让农民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仍然有难度。免耕播种后,种子已经发芽出苗,而且长得很好。可是有的农民仍然会把秸秆拣出来烧掉。问起原因,他们也答不上来,只是说“放在地里难看”。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老百姓从接触到接受并且自觉实施保护性耕作,一般需要5到7年甚至更长一些的时间。我国实施保护性耕作应该有政策的引导和扶持。首先要转变农民的思想意识,而这需要较长时间的政策引导;第二,我们要解决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手段,也就是机器的问题,因为保护性耕作将大量秸秆留在地表,如果没有机器作业,最终很难被农民接受,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农村地块小、拖拉机动力小、农民经济条件差的现实,创新设计方法,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免耕播种机;第三,国家还应鼓励农机大户购买保护性耕作所需的机器。 5.下面对“传统耕作方式”的缺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将土地整得细碎平整,冬春季节容易发生风蚀,成为沙尘暴的主要尘源。B. 导致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程度增加;而增加化肥使用量,降低了粮食品质。C. 把秸秆卖掉或作为燃料,虽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容易造成土地贫瘠。D. 将秸秆焚烧、收割或者打碎后再翻地,都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能源耗费。6. 面对“保护性耕作法”本质特点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耕种,可以增加粮食产量10%左右,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B.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节约处理秸秆、购买化肥、灌溉用水的费用,降低生产成本。C. 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不翻耕土地,地表有秸秆覆盖,免耕播种。D. 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水分利用率增加,农田扬尘减少,有良好的环境效益。7.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A. 将秸秆留在地里,能很好地保护土壤,使土壤不致进入“裸露休闲”状态,并有助于保持土地的肥力。B.采用保护性耕作法耕种,可以使作物产量增加,虽然产量增长因各地情况不同而有差异。C. 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出现农民觉得“秸秆放在地里难看”而要把它们拔掉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不容易接受新事物。D. 采用保护性耕作法的主要价值在于大量减少农田扬尘,截断沙尘暴部分尘源,从而降低沙尘暴的强度和频率。8.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北京市将用三年时间逐步使所有耕地都使用保护性耕作法,到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将得到根本性提升。B. 我国保护性耕作法的研究已经走过由试验到有167个示范县的历程,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全国大部分耕地采用保护性耕作法已是指日可待。 C. 如果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扶持、推广保护性耕作法,并扶持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研究、生产和购买,将使农民逐步自觉实施保护性耕作。D. 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作物产量增加,农田扬尘减少,农民生活质量和当地空气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网友回答

5.D.“都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能源耗费”以偏概全。6.C.其他三项都是运用保护性耕作法的结果。答非所问。7.C.主要原因是农民观念没有跟上。能用保护性耕作法耕种,说明他们能接受新事物。 8.C.(A.“北京的空气质量将得到根本性提升”夸大结果; B.“全国大部分耕地采用保护性耕作法已是指日可待”夸大结果。D.“农民生活质量和当地空气质量都有明显提高。”无中生有。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