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包产到户”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网友回答
(答案→)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50年,土地改革在解放区轰轰烈烈展开,到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从表格中的1950年和1954年贫下中农和地主占有土地的比重分析,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土地改革的完成,B,C,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分析: 考点1:土地改革 1、背景:(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土改,获得土地。 2、开始标志:(P.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3、主要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地主凭自己份地,自食其力。 4、完成:到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5、★★P.13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