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时

发布时间:2020-08-14 19:58:4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己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方城亭侯。毋丘俭作乱,遣健步赉书,欲疑惑大众,艾斩之,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城,作浮桥。司马景王至,遂据之。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艾追之至丘头。钦奔吴。吴大将军孙峻等号十万众,将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遣艾据肥阳,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遂走之。
……顷之,维果向祁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太子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有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艾在西时,修治障塞,筑起城坞。泰始中,羌虏大叛,频杀刺史,凉州道断。史民安全者,皆保艾所筑坞焉。
(选自《三国志》)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行为:行为是
B.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 足以:足够来
C.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 以后:后来
D.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 要害:非常重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大军兴众,泛舟而下 艾以与贼势相远
B.吾尝终日而思矣 动以朝廷为辞
C.顷之,维果向祈山 维与艾争险,不克
D.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孤当与孟德决之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称代前文的邓艾的观点
B.艾斩之,兼道进军 称代前文的“毋丘俭”
C.司马景王至,遂据之 称代前文的“乐嘉城”
D.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 称代前文的“姜维”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邓艾“作战智谋”的一组是
①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②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域,作浮桥
③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
④检御将士,无所虏略
⑤修治障塞,筑起城坞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③④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自幼失去父亲,因战乱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颖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做文和作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邓艾针对寿春一带田良水少的情况,提出开辟河渠的建议,并写入其著作《济河论》中。宣王大加赞赏,全部按他的建议实施。
C.毋丘俭叛乱后,邓艾根据当时的形势,日夜兼程进军,并在乐嘉城设置浮桥。后又追到丘头,一举消灭了毋丘俭及其党羽文钦、孙峻。
D.泰始年间,羌人大乱,多次杀死镇西刺史,内地通往西域重镇凉州的道路被切断。而当地百姓却能凭靠邓艾以前修筑的城堡一保平安。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资食有储而无水害。
译文:    
(2)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
译文:    C) 2.B  3.B  4.B  5.C 

网友回答

1.C(以,因为;后,比……后,即“来晚”之意)。 2.B(A项中两个“而”同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可不译。B项中前一个“以”是动词,认为;后一个“以”是介词,拿,用。C项中的两个“之”同为音节助词,无实义:D项中两个“与”都是介词,同,跟)。3.B(此句中“之”应指前文所说的“毋丘俭所派遣的使者”)。 4.B(其中第④句表现邓艾对投降官兵的宽厚胸怀,第⑤句表现邓艾所筑城堡对西域人民的保护作用)。 5.C(C项最后一句中“党羽文钦、孙峻”叙述有误,孙峻是吴国将领,并非叛乱者毋丘俭的党羽) 6.(1)军资粮食有所储备而没有水灾。(2)便返回从董亭奔赴南安。邓艾占据了武城山,与姜维相峙。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