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马有垂缰之义,狗有湿草之恩’全文是什么
网友回答
马有垂缰之义为一典故,其描述出自李汝珍所著《镜花缘》:典故出自《异苑》,说的是前秦世祖皇帝苻坚在与容冲的一次战役中,不幸战败,落荒而逃.不料一失足掉在了山洞里,爬又爬不上来.在这个钧一发之际,他的坐骑突跪在涧边,将缰绳垂了下来,苻坚抓住缰绳爬上来,才脱了大难.此典故寓意为:牲畜尚且懂得知恩图报.
据《太平广记》,唐代太和年间,广陵人杨生有一爱犬时刻不离身边.一个寒冷的冬日,杨生酒醉卧于荒草中,遇火起风烈,情势紧急.爱犬狂吠而主人不醒,便几次跳入冰冷的水中,以水濡湿四周干草,使主人得以脱险.从此便有了“犬有湿草之恩”的典故.
所以古人说:“犬有湿草之恩,马有垂缰之义.”
======以下答案可供参考======
供参考答案1:
出自:名贤集
《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具体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它汇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加以选择提炼而成,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句。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让人凡事应从长计议;“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劝人言语之间要相互尊重;而“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则道尽了封建时代的世态炎凉。尽管《名贤集》过去属儿童读物,但今天看来,它仍具有一定的知识价值和修养价值,成年人读来也会颇受教益。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渐广,再来重读《名贤集》,相信你自会有另一番感受。
当然,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名贤集》中也有许多消极内容,如:“有钱便使用,死后一场空”等等,这需要我们在阅读时,细加甄别,以便剔除其糟粕,汲取其精华。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人贫志短,马瘦毛长。人心似铁,官法如炉。谏之双美,毁之两伤。
赞叹福生,作念祸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休争闲气,日又平西。来之不善,去之亦易。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得荣思辱,身安思危。羊羔虽美,众口难调。事要三思,免劳后悔。
太子入学,庶民同例。官至一品,万法依条。得之有本,失之无本。
凡事从实,积福自厚。无功受禄,寝食不安。才高语壮,势大欺人。
言多语失,食多伤心。送朋友酒,日食三餐。酒要少吃,事要多知。
相争告人,万种无益。礼于下人,必有所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居必择邻,交必良友。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得人一牛,还人一马。
老实常在,脱空常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寸心不昧,万法皆明。明中施舍,暗里填还。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肚里蹊跷,神道先知。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杀人可恕,情理难容。人欲可断,天理可循。
黄金浮世在,白发故人稀。黄金非为贵,安乐值钱多。休争三寸气,
白了少年头。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空。耕牛无宿草,仓鼠有余粮。
万事已分定,浮生空自忙。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常存克己心,
法度要谨守。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见事知长短,人面识高低。
心高遮胜事,地高偃水流。水深流去慢,贵人语话迟。道高龙虎伏,
德重鬼神钦。人高谈古今,物高价出头。休倚时来势,提防运去时。
藤萝绕树生,树倒藤萝死。官满如花谢,势败奴欺主。命强人欺鬼,
时衰鬼弄人。但得一步地,何须不为人。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人有十年壮,鬼神不敢傍。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量小非君子,
无毒不丈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长存君子道,须有称心时。
雁飞不到处,人被名利牵。地有三江水,人无四海心。有钱便使用,
死后一场空。为仁不富矣,为富不仁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贫而无怨难,富而不骄易。百年还在命,半点不由人。在家敬父母,
何须烧远香。家贫和也好,不义富何如。情干开水道,须防暴雨时。
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欲要夫子行,
无可一日清。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国正天心顺,官请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白云朝朝过,
青天日日闲。自家无运至,却怨世界难。有钱能解语,无钱语不听。
时间风火性,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