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基写《春草》时的历史背景“南浦新愁细雨中”所说的离别之愁是指的什么强调的是历史背景.杨基写这首诗时是被贬了还是怎么了. 语文
网友回答
【答案】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茸茸:草木茂盛的样子.六朝:历史上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南京,于是称南京“六朝古都”.南浦:泛指水滨,后多用来指送别之处.歌扇:歌舞时用的扇子.
这首诗是作者在南京写的,看到融融的春色,激起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沉思,又寓情于景,了无痕迹.
“嫩碧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首联从实处着笔.春天来了,到处是嫩绿的芳草,散发出阵阵幽香,极目远眺,“更行更远还生”.看到春草马上便引起了诗人的无尽情思:“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他愁的是什么呢?原来是六朝旧恨与南浦新愁,一句吊古,一句伤别,愁不同而缘由一也.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又回到眼前的春景,在迷离的草色中,春草和野花幻化成了旧时的歌扇和舞裙.“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当年的繁华到哪里去了?“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六朝旧梦已完全逝去,代之以一幅“渔舟唱晚”般的田园风光:十里平川,暮归的牛羊,悠闲的牧人,悠扬的笛声,“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颇合此境.各种旧恨新愁也都随之烟消云散.
春草是报春的使者,更是诗人寄托羁旅乡愁,离情别绪.春草诗纯以状物取胜,即便是诗中略有抒情,所抒发的也是一缕淡淡的闲愁.
杨基(1326—1378),字孟载,号眉底,原籍嘉州,生长在吴中(今江苏吴县).九岁就能背诵六经,后来与高启、张羽、徐责号称“吴中四杰”.洪武初年任荣阳知县,后任山西按察使.因事罢免,罚作劳役,死于贬所.诗作清润峭拔.有《眉庵集》.
杨基(1326~) 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中(今江苏苏州).元末,曾入张士诚幕.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诗倍加称赏,于是扬名吴中,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杨基以诗著称,亦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其元末诗作,大多表现维护元代统治立场,入明后,仍眷怀元室.风格异于高启,多不能摆脱元诗□丽纤细风习,他的无题、香奁诸体尤甚.王世贞批评它颇伤风雅(《艺苑卮言》).他的写景咏物之作尚有佳品.如《天平山中》: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观察入微,描绘如画,诗人一路沉醉于花香鸟语之中的悠然自得心情跃然纸上.其他如《春草》、《春暮西园杂兴》等诗,亦细腻自然,情景交融.其中名句如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一树杨花三日雨,池塘春水绿萍多等,向为人所称颂.五律《岳阳楼》境界开阔,起结尤入神境.时人以此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古风《挂剑台》写吴季子讲求信义的坦荡胸怀,形象鲜明,风格苍劲,语言俊爽峭拔,不同于他的其他近体诗风,另开一新境界.赞同0| 评论 追问: “南浦新愁细雨中”的离别之地所说的离别之愁是指的什么 追答: 羁旅乡愁,离情别绪.诗人离开家乡的愁啊 追问: 离开家乡了,又为什么写歌善舞裙、旧时的繁华之景。表达了什么意思吗? 追答: 我发给你的很长的那段文字都有答案了,你到底有没有认真的在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