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51:5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疑杀其继室,下狱死。张阳和力解,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心而行   信:任凭

B. 凡公所以汪、徐诸虏者            饵:招待

C. 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阴:暗中

D.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死          论:判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总督胡梅林公知,聘为幕客。      鹏徙于南冥也

B、 酒间偶言公                     或重泰山,或轻于鸿毛 

C、 卒疑杀其继室                   孙斌此名显天下

D、 张阳和力解,得出               家祭无忘告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4分)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4分)

                                                                         

4.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10处)(5分)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5.文长的“豪荡不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

1.B

2.C

3.(1)如果要聘我为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并且)不规定时间,让我能自由进出。   (2)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

4.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5.(1)文长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2) 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3) 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每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题中,B项把“饵”理解为“招待”与上下文语境不符,应理解为“(以之为饵)诱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题中,A项的“之”,前句作代词,指代“他的才能”;后句作助词,置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B项的“于”虽都作介词,但前“于”表对象,相当于“对”;后“于”表比较,相当于“比……更”。C项的“以”都作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D项,前“乃”作副词,相当于“才”;后“乃”作代词,指代“你(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1)句要注意:“若”表假设;“客我”是使动用法,让我成为宾客;“者”表句中停顿;“非时”是“不按照时间”之意;“辄”是“往往、常常、总是”之意。翻译(2)句要注意:“奴之”是意动用法,把(之)视为奴;“耻”也是意动用法,认为(什么)可耻;“不与”后省略宾语“之(他们)”;文言虚词“于”相当于“到(之外)”。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要抓住一些标志,结合文句意思进行。这些标志,有的是虚词,比如,“夫、盖、若夫”等虚词常在句首,“也、哉、乎、耶”等常在句末,“而、然、故、者”等多在句中停顿处,等等;有的是对称式短语,有的是“曰”等对话式词语。除此之外,有时还需依靠找出动词和它们的宾语来断句,有时也还得认真揣测文意。此题中,虚词“者也”、动词“曰”都是重要断句依据;“虽然”(不同与现代汉语的“虽然”也是一个依据;此外,应发现“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这段文字的特点: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各句结构相同。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先要通读原文,弄懂文意,然后抓住“豪荡不羁”一语进行信息筛选,注意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动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环境考虑。比如主人公在被总督胡梅林聘为幕客时作为下属所说的话、旁若无人的态度等等。只要能围绕此点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能中举。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能够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坐,放言畅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威振东南,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匍匐进退,不敢仰视;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文长却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非常自负,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大多得其要领。凡是胡宗宪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都和他慎密商议,然后付诸实行。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胡宗宪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一齐斩首,全军都极其震骇。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后来胡宗宪借其它事把和尚以杖刑处死。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之处,多和这相仿。

文长既然科场失利,于是尽情地游山玩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区。他所见到的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文长都大声地呵斥,把他们看作奴才,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可悲啊!

一日,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筵席上一件小东西求他做诗题咏,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想以此难倒他。文长取笔在手,当场作诗,写满了那张纸,气韵刚健飘逸,那件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文长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媚的姿态,超拔飘逸,富有情趣。

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被逮入狱,判处死刑。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他才得以释放。出狱后,倔强的脾气一如以往。晚年愤慨更深,颠狂更厉害。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不接待。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连一个字也得不到。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有时拿斧头砍破自己的头,以至血流满面,头骨折断,以手摩擦,都会发出响声;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因而犯罪入狱。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可以同先生相比拟的。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更奇异,他的人比他的诗更奇异,他的诗比他的书法更奇异,他的书法比他的文章更奇异。”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不奇异的人。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因此才没有什么是顺利的啊。可悲呀!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