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②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③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④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⑤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1.划分这几段文字的层次(用“|”标出),并简要概括内容大意。(1)划分层次:① ② ③ ④ ⑤(2)内容概括:2.第①②段写乌云、雷声和狂风,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有什么作用?3.第④段中的两个破折号,分别有什么作用?4.第④段中加粗的词“飞舞”“精灵”“大笑”“号叫”,分别表现了海燕怎样的形象?5.把②段中“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改成“一层层巨浪被狂风紧紧抱起,甩到悬崖上”,行不行,为什么?6.“高傲的”“黑色的”分别照应《海燕》这篇课文开头的哪两处内容?7.第⑤段中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海燕”的什么特点?(1)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2)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8.第②⑤段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1)①②/③④⑤ (2)选段写的内容是: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击风浪,积极战斗,以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2.形象地表现了云、雷、风的嚣张气焰。 3.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语意的注释;第二个破折号表示语意的跃进。 4.“飞舞”一词写出了海燕的欢快;“精灵”一词展示了海燕的战斗形象;“大笑”“号叫”,显示了海燕的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气概。 5.不行。 主语改动以后,不能表现反动势力对人民群众的迫害之深。 6.照应开头“在高傲地飞翔”“海燕像黑色的闪电”两处内容。 7.(1)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具有敏锐的预见性和洞察力。 (2)具有必胜的信念。 8.第②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拟人、比喻;第⑤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拟人、比喻、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