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赵彦传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3:30:3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赵彦,肤施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行人,屡迁山西左布政使。光宗嗣位,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辽阳既失,彦请增兵戍诸岛,特设大将登州。登、莱设镇,自此始。

时承平久,郡县无守备,山东故不置重兵。彦任都司杨国栋、廖栋,而檄所部练民兵,增诸要地守卒。请留京操班军及广东援辽军,以备征调。荐起故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七月,彦视师兖州。甫出城,遇贼万余,彦缒入城。肇基急迎战,而令国栋及栋夹击,大败之横河。国栋又大破贼沙河,乃筑长围以攻邹。抗守三月,食尽,贼党尽出降。

彦已加兵部待郎,论功,进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再加太子太保,荫子锦衣卫世佥事,赍银币加等。三年八月召代董汉儒为兵部尚书,极陈边将克饷、役军、虚伍、占马诸弊,因条列综核事宜。上称善,立下诸边举行。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罪,彦亦抗疏劾之,自是为忠贤所恶。

彦有筹略,晓畅兵事。然征妖贼时,诸将多杀良民冒功,而其子官锦衣,颇招摇都市。给事御史交劾之。彦三疏乞罢。魏忠贤挟前憾,令乘传归,子削籍。寻追叙兵部时边功,即家进太子太傅。未几卒。                                                            节选自《明史·赵彦传》

1.下面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所部练民兵                         檄:命令

B、荐故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      起:起用

C、子锦衣卫世佥事                       荫:庇佑

D、子削                                 籍:户口

2.下面划线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备征调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B、筑长围以攻邹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条列综核事宜                  宾客到蔺相如门谢罪

D、自是忠贤所恶                  约婚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明以前,像登州、莱州这样的边境是没有设置兵力防备的。赵彦巡抚山东时,开创了这一历史性时代。

B、明朝国泰民安时,山东是没有兵力部署的。赵彦起用了自己的故友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

C、在论功行赏时,赵彦不仅因功勋卓著一再加官晋职,还庇佑自己的儿子得到了世袭锦衣卫佥事一职的美差。

D、足智多谋且通晓军事的赵彦,但还是因为当年手下人冒功和自己儿子过于招摇,被大臣们弹劾,不得不乞求罢官归田,最终在家里被进职为太子太傅。

 

网友回答

【答案】

1.D

2.A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籍”本义指户口,联系前后文可知在这里指官籍。

2.A项均为目的的连词“用来”;B项前者为连词“于是”,后者为副词“竟然、却”;C前者为介词“根据”,后者为介词“通过”;D项前者表被动,可译作“被”,后者为动词“成为”。

3.“赵彦起用了自己的故友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错误。赵彦起用的不是“故友”,而是原来的大同总兵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

理解文中常见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内容理解题。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

[参考译文]

赵彦,肤施人。万历十一年中进士。先授行人的官职,后屡次迁升做到山西左布政使。明光宗即位,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山东。辽阳失陷后,赵彦请求朝廷增兵守卫各个海岛,特地在登州设了大将。登州、莱州设置兵镇,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当时国家承平日久,郡县都没有守备,山东本来就不设置重兵。赵彦任用都司杨国栋、廖栋,命令他们的部门训练民兵,增援各要地的守兵。赵彦又请求朝廷留驻南京的操班军和广东的援辽军,用来防备征调时用。他还推荐起用原大同总兵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这年七月,赵彦到兖州视察军队。刚出城就遇上了上万人的贼人,赵彦赶忙用绳子吊进城中。杨肇基急忙迎战,并命令杨国栋和廖栋夹击敌人,在横河将贼人打得大败。杨国栋又在沙河大破贼兵,于是筑起长围来攻打邹县县城。贼兵抵抗坚守了三个月,但城中的粮食已经吃完,贼兵都出城投降了。

赵彦已经加官到了兵部待郎,又因论功行赏,进一步升至尚书兼右副御史,再加太子太保的职务,荫庇儿子做了锦衣卫世袭佥事的官,并被赏赐加倍的银币。天启三年八月,诏令赵彦代替董汉儒做兵部尚书。他极力陈述守边将军克扣军饷、役使兵士、虚报部伍名额、私占马匹等众多弊政,并详细用条款列出综合核查等事宜。皇上认为很好,立即下令各边地如法执行。大臣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赵彦也上疏弹劾了魏忠贤,从此被魏忠贤厌恶。

赵彦富有谋略,晓畅军事。然而,在征讨妖贼时,部下很多将士用杀害的良民来冒充功劳,并且他的儿子在锦衣卫做官,在都市里十分招摇经常滋事。所以,给事和御史都交相弹劾他。赵彦多次上书乞求罢官归田。魏忠贤心怀前恨,让他乘传车回老家,并沙削夺了他儿子的官籍。不久,朝廷又追叙赵彦在兵部任职时的边功,于是就让他在家里进升为太子太傅。不久以后,赵彦就去世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