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是如何成为大太监的

发布时间:2020-07-28 23:50:42

清朝末年,在人们心中留有深刻印象的除了“老佛爷”慈禧外,恐怕就是大太监李莲英了。这位幼年家境贫寒的小太监,因为善梳新髻,加上在慈禧与八大臣夺权时立下了大功,从此一跃而成为慈禧太后最宠信的太监以及同治、光绪两朝的太监大总管。李莲英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大太监的呢

网友回答

李莲英小时候就会察言观色、见风转舵,就能够认得清眉眼高低。他是河北人,出身挺贫寒。他父亲想让他读书,可没钱供他读常年私塾,就让他读冬学堂。何谓冬学堂?就是每年立冬的时候把孩子送去,到腊月十五算是毕业。
  在学堂,大家发现,李莲英虽然岁数小,但极为懂事,会伺候人。别的孩子来得都晚,他老早就去,把这个学堂的屋、地扫得干干净净的;冬天屋里凉,他就先过去,把炉子生好了;等到放学了之后,别家孩子都回去了,他不回去,给老师把炕烧好。那老师能不喜欢他吗?所以对他格外高看,肯多教他点儿东西。
  在清朝后宫复杂的政治斗争里面,没一点儿文化也不行,李莲英会这点儿东西,基本上在于小时候会伺候人,老师肯多教他。后来李莲英跟他爸爸一起干小买卖,发现干这个太苦了。这个时候亲戚里面有人说,孩子,咱们有个亲属在宫里得势了,你为这个孩子考虑考虑,去宫里跟着,让他做点儿有前程的事吧——也就是去做太监。
  李莲英的母亲姓曹,曹氏就同意了。就这样,李莲英8 岁进宫当了太监。前面我说了,净完身不能马上去,得养好了。这个时候他妈伺候他,就跟他念叨,人一辈子得干点儿好事。你不是修这辈子,是修来世。这辈子弄不好,来世就得下地狱。咱们得行善,别光顾自己,自己挣钱得好处了想点儿别人。我们看李莲英母亲的这种为人处世的教育,对李莲英后来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这些不足以形成李莲英走进清宫之后的一种职业观,真正形成跟在宫里面亲眼看到前面一个得势的大太监是怎么死的有关。这个大太监很多朋友知道,是大太监安德海。他和慈禧关系特别近,慈禧发动“辛酉政变”,跟“鬼子六”合伙,就是安德海在中间跑腿牵的线。可是安德海后来飞扬跋扈,不把满朝大臣放在眼里。
  大清祖制规定太监不能出宫,他就想出去溜达。慈禧宠爱他,让他顺道去广州,给皇上办点儿龙衣,结果他特别张扬,沿途之上结交地方官员,广收贿赂,排场大得吓人。他在外面玩了三个月,转回来走大运河——来到山东的时候坏了。
  山东巡抚丁宝桢是个疾恶如仇的人,早就对这事看不惯。他把安德海扣住了,而且以大清祖制为名在济南把安德海给杀了。慈禧太后知道后也没办法,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她也不敢轻易违背。
  这个安德海死在丁宝桢手里,所有大臣跟着解恨——这个人该死。李莲英一进宫的时候看到这个事,加上小的时候受的教育及他的性格,就确定了自己在宫里待着的方式——夹起尾巴做人,万事不出头。
  当然,他八面玲珑,很得慈禧宠爱。一般人进宫没有30年当不了什么大太监,他进宫就17 年就当上了大太监,那年,李莲英26 岁。31 岁,他就能跟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了。按大清祖制,太监官职最高不能超过四品顶戴,就是最高给到四品,可是慈禧太后在李莲英46 岁的时候给了他二品顶戴,这是从来没有的荣耀。
  慈禧怎么这么宠爱李莲英?李莲英会来事,见风使舵。但光那样不行,溜须拍马也得来点儿真本事。有一回,慈禧太后西逃,路上下大雨。慈禧太后坐的马车就要滑到沟里,眼看就要车毁人亡,结果李莲英在旁边站着,用自己的后背把这个车顶住。那个赶车的赶紧把马车拉回来,而李莲英的后背则受了重伤。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忘问老佛爷怎么样了。你要是慈禧太后,怎么看待这个家奴?
  李莲英对慈禧的感情是真挚的,忠心效主。我们以往一看历史上谁对主人比较忠心,咱们都夸他“真乃义士也”,到李莲英这儿就吝惜赞美之词了!很多人说李莲英不好,那是恨慈禧太后,恨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而且李莲英在“帝党”和“后党”中成功周旋。
  我们都知道在晚清,慈禧跟光绪之间的关系不好,“戊戌变法”就是帝党和后党之争。照理说,李莲英跟慈禧那么多年,光绪应该恨之入骨,可是光绪皇帝临死的时候说了两件事:第一个是务必诛杀袁世凯;第二个事要善待李莲英。而且光绪皇帝活着的时候说,没有李安达,朕活不到今日。怎么叫李安达?
  有的朋友看过《射雕英雄传》,郭靖和成吉思汗的儿子拖雷在草原上拜把子,这叫安达。安达就是我的老伙伴。他跟李莲英这么客气,为什么呢?有这么个事儿。在慈禧、光绪逃到西安时,八国联军又来了。
  路过保定的时候,天晚了,他们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慈禧沿路住的地方,都得跟行宫似的,要最好的条件,最好的待遇。李莲英这边伺候慈禧躺下了,转过身出来就问下边小太监,皇上在哪儿呢?说在那屋,他过去给请安。一进屋一看环境很惨,屋子光线也不好;
  当时是深秋,可这个炕上就铺了个褥子,被垛上也没有被子,就那么一个枕头在那儿靠着。李莲英赶紧请安,皇上您怎么不歇息?光绪说您看看我能歇息吗?这儿光有褥子没有被子。李莲英一听赶紧回到自己屋把自己被子都抱过来了:“皇上您委屈用奴才的被子。”他把这个被子给铺好了。
  光绪帝在这儿叹气,李莲英就跪在光绪身前,伏在光绪膝盖上号啕大哭,说:“皇上,咱怎么命这么不好,赶上这事了。”把光绪给感动得厉害。那一晚上李莲英没有回去睡,就站在外屋伺候。光绪皇帝咳嗽一声他就赶紧端一碗水进去。这是真事儿,绝对不是一些史学家在这杜撰,吹捧李莲英,贬低光绪皇帝。
  大清有个诗人叫王照,他在描绘这段时候写过一首诗:炎凉世态不堪论,蔑主惟知太后尊。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呜咽老黄门。
  诗的最后一句叫“膝前呜咽老黄门”。黄门是太监的另一个叫法,说的也就是李莲英。这说明李莲英非常会做人。他会做人还体现在对政治局面的把控当中。他是李大总管,凭借慈禧太后对他的信任,朝廷的这些事他是能够插手的。但恰恰相反,李莲英是能躲就躲,绝不参与重要的朝政决策。
  北洋水师刚刚成立的时候,李鸿章回到北京复命,请慈禧太后来视察北洋水师。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就钦点负责这个方面的人。主管大臣醇亲王请李莲英一起去,自己为钦差大臣正使,让他为副使。其实这是醇亲王主动请求,派个钉子来监视自己,以证明自己没有二心。这也正中慈禧下怀。所以,她说好吧,李大总管你跟着醇亲王,跟着王爷一起视察北洋水师。
  照我们的想象,这一路李莲英得多牛。可是这一路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他在这一道伺候醇亲王洗脚,醇亲王休息了,他就在醇亲王外间伺候着。你想想这醇亲王会怎么想?难得啊,这个奴才是真拿主子当回事,也绝无跋扈之心,恃宠而骄。
  绕了一大圈,大家视察完回来了。这就看出李莲英清醒的政治头脑——这事不是我能参与的,我要参与进去必遭杀身之祸,安德海就是前车之鉴。所以李莲英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处理得是密不透风,滴水不漏,这个让人佩服。

网友回答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丑恶的一个怪胎,就是太监。说到清宫太监,李莲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因获得慈禧太后的宠爱,得到了其他太监们无法想像的荣翅和地位,也成为民间传说中臭名昭著的几大太监之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清宫太监成为后人人人皆知的人物呢?下面让我们看看李莲英其人其事。

  李莲英原名李英泰.祖籍是山东青州府齐河县。永乐三年,青州大旱.李家逃荒到了河北大城县。李莲英的父亲,名叫李玉,只身到北京谋生。他是个皮匠,给人修个鞋、钉个掌什么的,人称皮匠李。李玉一共有五个儿子。李莲英排行老二,是家里最份事、最聪明的一个.因家境贫寒、生活困难,不得已,才把老二李莲英净了身,送进官里当了太监,入宫时李莲英才9岁,改名为李进客。

  同治十年左右.也就是他进宫14年的时候才由慈禧太后起名连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太后跟前。

  此时,正值太监安得海被慈禧太后宠爱,红得发紫。他们两人虽然同时进宫.地位影响却差得很远。后来.安得海因少年得志,过分张狂,终于以“违背祖制.搜离京师”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东巡抚丁宝祯砍头。

  这件事让李莲英得到了深刻的教训。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从中明白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鹰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同时还时时处处谨懊小心。这也算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

  李莲英的政治升级路线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李莲英出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日益大权独揽.李莲英的声望地位也变得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就已经与敬事房大总管李双喜平起平坐了。

  到了光绪二十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城二品顶戴花翎。虽说这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但这在太监中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因为早在雍正时期,雍正皇帝规定太监的品级以四品为限,不能再高出这个等级。到了慈禧太后,她却为李莲英突破了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在慈禧太后与李莲英之间,几十年所形成的主仆关系与感情非同一般.在《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晚清宫廷太监刘兴桥是这样描述李莲英与慈落太后之间的感情的:“就我们知道,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俩都互派太监或当面间候:‘进得好?’‘吃得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的时候.慈禧太后还经常来找李莲英:‘连英啊!咱们溜弯去呀!‘李莲英便出来陪她去玩.他俩走在前边,其余的人远远地随在后面.慈摘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夜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从这段记述我们可以看出,李莲英实际上已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

  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宠信日益俱增,引起了朝野的议论和不安。慈禧对李莲英的宠信,确实引起朝野的议论和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野,收受肪贴.投到他门下就能当高官.有人说他干预朝政,广植私党,甚至还有人说他陷害拥护维新、站在光绪一边的大臣。

  李莲英在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之间的周旋

  光绪十二年八月初三《公元1886年),江宁织造驻京人员来嫂写给江宁织造广厚一封信,信中说:“昨天李莲英总管又把我叫进大内,在宁寿宫的穿堂对我说:向来你们来图样都要打点打点的.这一次准备如何办理?我马上回答这就写信回去让人送来。他说,既是这样,那就寄120两银子来吧说完就转身进去了。要是在别的地方.这个事还可以慢慢商,用好言好语去磨.惟有这位李总管不好对付.’以慈禧的精明老练,她不可能不知道身边太监有些胡作非为,但只要他们不干预政事.把她自己侍候得舒舒服服.太监们贪点钱财在她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我们知道,当时慈禧太后巳经步人年迈时期,光绪皇帝虽然有病.但毕竟正值青春旺盛时期,如果没有愈外情况出现,慈禧太后死在光绪皇帝之前是必然的。对于精明刁滑的李莲英来说,当然不会糊涂到连这样的情势都看不清。对于一向处世谨懊回滑的李莲英来说.两面讨好.八面玲珑的做法,是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和自我保全的策略。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政见不和,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李莲英在两人之间采取什么态度呢?王照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庚子那年.慈禧率光绪和文武百官出逃后,第二年准备回京.他们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觉的地方,被褥铺陈都很华美.李莲英住得稍差一点.但也很不错。而光绪睡觉的地方却很凄渗.李莲英侍候慈禧睡下后前来探望,见光绪在灯前枯坐,小太监无一人在殿内值班.一问才知阜帝竟然铺的盖的都没有,时值隆冬季节,根本无法睡觉.李莲英看到这种悄况后当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奴才们罪该万死!’并且把自己的被褥抱过来让光绪使用。由此可见,李莲英是非常善于做双面人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