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讲陈毅元帅故事可以是元帅求学元帅军旅故事可以是元帅体育故事,元帅外交故事元帅诗人故事,元帅家庭故事也可以是元帅晚年故事(任选一篇),只能是一个,比如选了元帅在军旅的故事就光写军旅故事,不能谢别的.800—1000左右不要大篇复制,要自己写的
网友回答
陈毅元帅的体育故事
1963年10月下旬的一天,金风送爽,红叶满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偕夫人张茜,陪同各国驻华使节驱车前往黄山途中,小憩青阳县城——蓉城镇,下榻在县委招待所二楼.
身穿白色中便装的陈毅元帅,戴着棕色墨镜,红光满面,亲切地询问了青阳县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情况.听完县委书记王克东汇报后,陈毅指示县委要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做好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
对于青阳这片土地,陈毅元帅有着极其特殊的情感——
早在1938年,陈毅曾秘密到青阳做过对国民党军队的统战工作.当时,他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率领数千健儿活动于苏南的溧阳、金坛茅山山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
新四军军部当时设在径县云岭.这儿山高林深,交通不便,后勤供给困难.更为不利的是这儿四面受敌,东西南三面是国民党第三战区的部队,司令官顾祝同是顽固的反共首领,一向热衷于与新四军争地盘、闹摩擦;北面沿江一线有日伪重兵布防,层层封锁.
因此,新四军军部与下属部队保持联络就成为很重要的问题.当时,第三战区驻扎有川军唐式遵的好几个师,唐出任二十三集团军司令,驻青阳.陈毅在四川见过唐式遵,知道这位川军将领虽一贯反共,却抗日坚决.唐的部将第一四四师师长郭勋棋与陈毅是川土同乡,有同窗之谊,20年代中期还通过信.陈毅早闻郭勋棋抗日坚决,反对打新四军,便先设法与郭进行联络.有了一些往来后,陈又向他提出打算上青阳会见唐式遵,洽谈共同抗日之问题,郭勋棋征得唐的同意后,表示愿意作出安排.陈毅乔扮成商人,带上两三名随从人员,先到达郎溪川军一四四师师部,尔后由郭派出一个排的部队护送陈毅等人上青阳,同唐式遵秘密谈判.唐与陈毅达成了口头协议:允许皖南、苏南新四军人员经过唐部驻地,但每次不得超过一连人;新四军不得上川军驻地招募兵员、占地盘.陈毅匆回茅山,部署抗日计划.
从此,皖南新四军军部与苏南山区第一支队之间有了一条经泾县、太平、青阳、郎溪到溧阳的秘密安全通道,避免了许多麻烦和损失.
也是在1938年春天,陈毅在青阳城内西门何家饲堂内的国民党青阳县军政干部训练班上,作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讲话.
其时,国共合作,全国团结抗日热潮一片.为培养一批宣传抗日和军民合作的干部,以充实基层力量,青阳县举办了培训班,由县长朱毅生兼任班主任,县政府秘书刘大伦担任副主任.
一天早上,刘大伦来到教室,高兴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上午,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要来向我们作报告,希望学员们立即作好欢迎的准备.”学员们异常激动,吃罢早饭,把室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整衣静盼.
约10时许,陈毅头戴八角帽,腰系窄皮带,身穿灰土布军装,脚穿黑土布鞋,登上讲台,以浓厚的川音热情而又亲切地说:“请同学们坐下!”接着,他滔滔不绝地讲述当前抗日形势,精辟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与斗争情况,说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对外,抗日必胜的道理;同时,列举了大量的事例,阐述“敌强我弱必须坚持游击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理论根据;最后勉励学员要勤奋学习,不但在课堂里学,还要深入到群众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多做些实际工作,增长才干,发挥聪明才智,为抗日救国作出自己的贡献.陈毅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学员.
过了数日,训练班领导采纳了陈毅的建议,将训练班搬到离城15华里的山村——杨田乡桥头施家饲堂,改为“青阳县农村工作实施区”,进行农村工作调查和宣传抗日等工作.
陈毅元帅的军旅故事
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字仲弘.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1916年就读于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1921年10月被武装押送回国.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春到重庆,任《新蜀报》文艺副刊主笔.同年秋赴北京入中法大学学习,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法大学中共支部书记.同时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和发表革命的文学作品.1925年任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中共党团书记.经中共组织批准,参加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工作.
1926年3月参与组织北京反对八国通牒大会和游行,对帝国主义和制造三一八惨案的段祺瑞政府作坚决斗争.8月被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派赴四川从事兵运工作,并参加泸(州)顺(庆)起义的组织工作.1927年春到武汉,5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共委员会书记.
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后,他转赴江西,在抚州(今临川)赶上南下的南昌起义军,被任命为第11军25师73团团政治指导员.入粤后,该部分守三河坝,归朱德指挥.起义军主力于潮(安)汕(头)地区失败后,他挺身协助朱德重新编组部队,转战闽粤赣湘边界,大力进行思想和组织纪律的整顿,开展群众工作,支持农民运动,并把一部分党团员分配到连队,加强基层政治工作,推进了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政治工作建设.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党代表、湘南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同时兼任中共郴县县委书记,深入各乡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府和地方武装,在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实践.4月同朱德率湘南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和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4军,先后担任该军第12师师长、中共红4军军委书记、前委书记等职,并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参与领导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起随朱德、毛泽东所率红4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6月任红4军政治部主任,代理前委书记.主持中共红4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前委书记.8月赴上海参加军事会议,向中共中央汇报红4军的情况和经验,支持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红军行动策略和用无产阶级思想建军的主张;被中共中央指定参加以周恩来为召集人的三人委员会,研究红4军的工作,并代中共中央起草了给红4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经周恩来审定、中央通过后,带回红4军向前委传达,请回毛泽东主持红4军前委工作.12月,协助毛泽东召开中共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决议》.1930年以后历任红6军(后改为红3军)政治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区委书记,红22军军长,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参与领导中央苏区建设和反围剿斗争.曾两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两次获红星奖章.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第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