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水调歌头 中秋 主要描绘了

发布时间:2021-03-26 06:15:21

水调歌头 中秋 主要描绘了 语文

网友回答

【答案】 米芾写中秋赏月,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
  亮,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砧声送风急,蟋蟀
  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
  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
  人们秋思的.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
  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
  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
  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他是先听
  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
  接着米芾说:“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表
  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他这句抝折刚健之笔使文
  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
  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所
  以,接着他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
  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
  加倍感到不胜其幽僻孤独.才说“不学宋玉解悲愁”,
  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
  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
  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在这个时候,
  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
  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
  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
  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多情”二
  字是在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
  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在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
  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
  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下片写赏月时自己在月光下“横玉笛”、“倒金
  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怅襟
  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
  “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
  “横玉笛,韵悠悠”,玉笛声本富有优美情韵的,而
  在大放光明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
  词人马上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痛痛快大饮一场.
  “遍倚栏干十二”,说明他赏月时间之长,赏览兴致
  之高,于是他不由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
  遐想.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