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总论习题与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5 06:22:48

如上

网友回答

总论
一、填空题(每题1分,40分)
1、医学影像学包括 、 、 、 、 和 等项内容。
2、X线具有穿透性、 、 和电离效应等特性,它们分别是 、 、 和 基础。 X线穿透性受 、 和 的影响。
3、在阅片时, 应分析病变的要点是 、 、 、 、 、 和 等。
4、人体组织结构在X线上按密度不同可分为三类:即 、 和 。
5、人为引入一种物质到人体器官或间隙使其产生密度差异而后进行的X线检查称为 。引入的这种物质称 。
6、X线图像特点包括 、 和 等。
7、数字X线成像包括 、 和 。
8、水的CT值约为 HU,骨皮质的最高CT值约为 HU,空气的最低CT值约为 HU
9、在T1加权像上水和大部病变(如肿瘤.炎症.变性.坏死.液化.水肿)为 即长T1信号。T1加权像上的 即短T1信号通常为脂肪和亚急性血肿。在T2加权像上,水和大部分病变呈高信号即 信号。
二、名词解释(先写出英文全称,每题2分,32分)
CT CTA MRI PACS 介入放射学 HRCT CR DDR CT值 MRA T1WI T2WI MRCP PTC ERCP IVP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分)
1、摄胸部平片显示心肺等结构属于( )。
A、CT检查
B、普通X线检查
C、造影检查
D、特殊检查
2、最适合心血管造影的造影剂( )。
A、硫酸钡
B、泛影葡胺
C、欧乃派克
D、碘化油
3、X线图像显示的不同灰度与X线透过的物质密度的关系是( )。
A、物质密度高,吸收X线量多,显白影
B、物质密度低,吸收X线量少,显白影
C、物质密度高,吸收X线量少,显黑影
D、物质密度低,吸收X线量多,显白影
4、CT值为负值可能为( )
A、脂肪
B、骨皮质
C、肌肉组织
D、血液
5、关于数字X线成像错误的是( )
A、数字X线成像优于传统X线成像,可分辨水与软组织
B、CR是利用影像板代替胶片作为介质
C、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简称DDR,后来被简化为DR
D、数字X线成像有多种后处理功能,调整窗位窗宽、图像放大等
6、骨皮质在MRI图像上的表现正确的是( )
A、长T1、长T2信号
B、长T1或短T1信号
C、长T1、短T2信号
D、短T1、短T2信号
7、MRI用于哪些疾病次于CT( )
A、脑垂体病变
B、脊髓病变
C、肺内病变
D、关节积液
8、有关磁共振成像特点正确的是( )
A、磁共振信号高低与密度有关
B、无骨伪影干扰
C、T1WI观察病变组织较好
D、T2WI观察解剖结构较好
9、CT平扫图像上描述病变密度的高低是与( )比较
A、正常组织标准
B、病变中心组织标准
C、水为标准
D、强化为标准
10、有关CT增强扫描错误的是( )
A、病变有无强化是与平扫时的病变密度做对比
B、增强扫描病变密度高于平扫时的病变密度为有强化
C、液体和坏死组织不强化
D、环状强化是指病变中心强化,边缘无强化
四、是非题(对的打√ ,错的打×,每题1分,10分)
1. 摄关节平片所显示的关节间隙不是真正的关节腔。
( )
2. X线胶片中,白色部分含银量多于黑色部分。
( )
3. 1859年发现X线。
( )
4. CT增强扫描,病变强化是指病变密度较平扫时的病变密度要高。
( )
5. 膝关节疼痛病人,X线检查无异常,应进一步CT检查。
( )
6. DR需用影像板。
( )
7. CT分辨力高,可作出病理性质的诊断。 ( )
8.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主要是利用水的长T2特性。
( )
9. 磁共振增强常用造影剂是碘剂。
( )
10.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不用造影剂。 ( )
五、问答题(每题4分,8分)
1、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2、脑功能成像有哪些技术?

参考答案
总论
一、填空题(每题1分,40分)
1、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成像(包括数字X线成像)、CT、MRI、DSA、USG、ECT、介入放射学等项内容。
2、X线具有穿透性、摄影作用(效应)和荧光作用(效应)、和电离效应等特性,它们分别
是X线成像、X线摄片、X线透视和放射防护及放射治疗基础。 X线穿透性受X线球管电压、被照物质的密度和被照物体的厚度的影响。
3、在阅片时, 应分析病变的要点是病变的部位、数目和分布、大小、形状、边缘、密度或信号、病变的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和病变的器官功能的改变等。
4、人体组织结构在X线上按密度不同可分为三类:即高密度(骨密度)、中等密度(软组织密度)和低密度(气体及脂肪密度)。
5、人为引入一种物质到人体器官或间隙使其产生密度差异而后进行的X线检查称为造影检查。引入的这种物质称对比剂或造影剂。
6、X线图像特点包括黑白图像(灰阶图像)、重叠图像和放大图像等。
7、数字X线成像包括CR、DR和DF。
8、纯净水的CT值约为0HU,骨皮质的最高CT值约为1000HU,空气的最低CT值约为--1000HU
9、在T1加权像上水和大部病变(如肿瘤.炎症.变性.坏死.液化.水肿)为高信号 即长T1信号。T1加权像上的低信号 即短T1信号通常为脂肪和亚急性血肿。在T2加权像上,水和大部分病变呈高信号即长T2信号。
二、名词解释(先写出英文全称,每题2分,32分)
CT: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体层成像,CT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
CTA:CT angiography, CT血管造影,是静脉注射造影剂后,靶血管造影浓度达峰值时行CT容积扫描,经工作站处理重建出靶血管的图像重组技术。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municating system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是保存和传输图像的设备和软件系统,是影像科、医院或医院间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R,是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导向,通过介入器材采集病变组织以获取病理学、细胞学以及生理、生化方面的资料对病变进行诊断,或者对疾病进行治疗的一门学科。
HRCT:high resolution puted tomography:高分辩力CT,是通过薄层,高分辩算法获得重建图像的扫描技术,其特点是空间分辨率高,组织细微结构显示清楚。
CR:Computed Radiography计算机X线成像,是用影像板代替传统X线摄影中的胶片,感光后的影像板经读取装置读出影像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数字化图像。
DDR: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简称DR,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或直接数字X线成像,是用平板探测器代替CR中的影像板,平板探测器直接将X线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并数字化输入计算机处理成图像。
CT值:表示的一种相对密度,单位是HU(Hounsfield Unit),可量化人体组织密度高低的程度,组织密度越大,CT值越高,组织密度越低,CT值越低。
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利用血液流动与静止的血管壁及周围组织形成对比而直接显示血管的一种技术。一般不用对比剂,如使用对比剂行MRA,称增强MRA。
T1WI: T1 weighted imaging T1加权像。MRI检查中,主要利用T1值长短差别获得的磁共振图像称T1加权像,反映的是组织间的T1差别。
T2WI : T2 weighted imaging T2加权像, MRI检查中,主要利用T2值长短差别获得的磁共振图像称T2加权像,反映的是组织间的T2差别。
MRCP:Magnetic 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是利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来显示胰胆管。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是利用重T2加权脉冲序列来显示具有非常长T2弛豫时间组织结构的技术。
PTC: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cholangiography,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它是在X线透视或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入肝内胆管,再注入造影剂显示肝内外胆管的方法。主要用于梗阻性黄疸病人,以了解胆道梗阻部位、范围和原因。
ERCP: 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它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照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
IVP:intravenous pyelography,静脉肾盂造影,又称排泄性尿路造影(excretoryurography)它是将造影剂注入静脉后,以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内腔解剖形态的方法,同时可以了解两肾的排泄功能。是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中最常用且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分)
1、B 2、C 3、A 4、A 5、A 6、C 7、C 8、B 9、A 10、D
四、 是非题(对的打√ ,错的打×,每题1分,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问答题(每题2分,4分)
1、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答: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仿真内镜显示技术(virtualendoscopy,VE)、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construc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
容积再现技术:利用全部体素 CT值行表面遮盖技术与旋转相结合,加上假彩色编码和不同程度的透明化技术(transparency),使表面与深部结构同时显示。例如用于支气管、肺、肌骨和血管的成像涸像清晰逼真。
仿真内镜显示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 CT结合而开发出仿真内镜显示技术,容积数据同计算机领域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结合,如管腔导航技术或漫游技术(fly through模拟内窥镜检查过程,行假彩色编码使内腔显示更为逼真,目前几乎所有管腔器官都可行仿真内窥镜显示,常用的有仿真血管镜、支气管镜、喉镜、鼻窦镜和仿真结肠镜等。
多平面重建:是指把横断扫描的基础上对某些或全部扫描层面进行各种方向范围的重建得到冠状面、矢状面、斜面或任意面的图像。
最大密度投影:是利用容积数据中在视线方向上密度最大的全部像素值成像的投影技术之一。
表面遮盖法:实际上是在容积数据中重新确定容积表面的过程。它设置一定范围的上下限CT值,在虚拟光源的投射下,位置优先的、适合CT值范围内的体素被显示,构成SSD图像。
2、脑功能成像有哪些技术?
脑功能成像有C T脑血流灌注成像(brain perfusion imaging)和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和脑活动功能成像。
CT脑血流灌注成像,其原理与方法有如CT动态扫描与MR的灌注成像。方法是快速团注对比剂,对选定层面行连续扫描,采集数据,使用专用软件减去重叠结构,即可获得脑血流灌注图像,已试用于脑缺血的检查。
磁共振脑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DWI可以显示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运动,目前主要用脑缺血的检查,在DWI的基础上,还可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imaging,DTI),并由此可行脑白质神经纤维束成像。磁共振脑灌注加权成像(PWI)目前临床上主要用来研究脑缺血性病变、脑肿瘤的血供,反映局部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它是通过快速静脉注入顺磁性对比剂(如Gd-DTPA)后采用时间分辨力足够高的快速MR成像序列对目标器官进行连续多时相扫描,检测带有对比剂的血液首次流经受检组织时引起组织的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脑活动功能成像目前采用血氧水平依赖(blood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法。血红蛋白包括含氧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两种血红蛋白对磁场有完全不同的影响,氧合血红蛋白是抗磁性物质,对质子弛豫没有影响,去氧血红蛋白是顺磁性物质,其铁离子有4个不成对电子,可产生横向磁化磁豫缩短效应(preferential T2 pro-tonrelaxation effect,PT2PRE)。因此,当去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时,T2加权像信号减低。当神经元活动增强时,脑功能区皮质的血流显著增加,去氧血红蛋白的含量降低,削弱了PT2PRE,导致T2加权像信号增强,即T2加权像信号能反映局部神经元活动,这就是所谓血氧水平依赖BOLD效应,它是FMRI基础。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