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而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而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选自《墨子??非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众闻则非之 非 :责怪 B. 苟亏人愈多 苟 :如果 C. 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 :确实 D. 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 辩 :辩解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的一组是 ①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② 从而誉之,谓之义 ③ 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 ④ 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 ⑤ 大为非攻国,则不知而非 ⑥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 A.①②⑥ B.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损人利己的行为,即使只是偷人桃李,也会为大家所不齿,甚至会遭到为政者的处罚。B.天下的君子不懂得攻伐别人的国家是不义的,所以记载那些称赞攻打别人的国家的话 遗留给后代。否则,他们一定不会这样做。 C.天下的君子对那些损人的不义行为不以为然,却对最不正义的行为赞誉有加是因为他们屈从权势,黑白不分。 D.本文采用举例类比的说理方法,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信服。 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斜线(/)断句: 今 至 大 为 攻 国 则 弗 知 非 从 而 誉 之 谓 之 义 此 可 谓 知 义 与 不 义 之 别 乎? (2)翻译: ① 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译文: ②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译文:
网友回答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今至大为攻国 / 则弗知非 / 从而誉之 / 谓之义 /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2) ① 倘若(他们)知道那是不义的,又怎么会解释记载这些不义之事,用来遗留给后代呢? ② 所以(我)知道天下的君子,在辨别义和不义时是很混乱的。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