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题材料: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不足”、到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

发布时间:2020-07-26 13:04:31

解答题材料: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不足”、到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所有制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未来五年的政策蓝图,建议制定“十二五”规划,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患寡而患不均”、“损有余而不足”、“无处不均匀”等反映了传统文化中什么文化形式?结合材料说明应该怎样对待这种传统文化?

网友回答

传统思想。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追求社会公平的观念要保持;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对传统公平思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