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异记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0:01: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山 魈?①?

[南朝·齐]祖冲之

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②中作蟹簖?③。旦往视之,见一材头?④,长二尺许,在簖中而簖裂开,蟹出都尽。乃修治簖,出材岸上。明往视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王又治簖出材,明晨往视,所见如初。王疑此材妖异,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燃之。”

未之家三里,闻中倅倅动,转顾,见向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手一足,语王曰:“我性嗜蟹,比日实入水破君蟹簖,相负已多,望君见恕。开笼出我,我乃山神,当相佑助,全簖得大蟹。”王曰:“汝犯暴人,前后非一,罪自应死。”此物转顿请乞放,王回顾不应答。物曰:“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频问不已,王遂不答。去家转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名,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王至家,积火焚之。后寂然无复异。

土俗谓之山魈,云: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所以勤问王,正欲害人自免。

(选自《述异记》)?

注 ①山魈(xiāo)②穷渎(dú):小沟渠。③簖(duàn):插在沟渠中用来拦捕鱼蟹的竹围栏。④材头:木头,木材。?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材头变成一物 向:原先?

B.日实入水破君蟹簖 比:最近?

C.此物转请乞放 顿:顿时?

D.家转近 去:距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山魈奸诈的一组是(3分)?

①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 ④我乃山神,当相佑助?

②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 ⑤频问不已,王遂不答。?

③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 ⑥后寂然无复异。?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魈为了偷吃河蟹,毫不顾惜地把王某辛苦做成的蟹簖弄裂,弄裂后还要幻变成一段木头留在簖中,造成是上游冲下来的一段木头把蟹簖撞裂,以致于蟹全部逃走了的假象,以此来捉弄王某。 ?

B.开始王某不以为意,后来有所察觉,最后开始怀疑了: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呢,放在岸上的木头怎么会自己长腿反复撞入蟹簖中呢?于是,他把木材带回家准备烧掉,这样一来,山魈弄巧成拙,现出了原形。 ?

C.山魈被王某抓住后,先是变成人面猴身来恐吓王某,接着以佑助其捕蟹来诱骗王某,最后频频问王某的姓名想设计加害王某,幸亏王某知道山魈的鬼蜮伎俩,最终将它烧成灰烬。

D.文中的山魈是世上恶人的写照,自己非但不劳而获,还要欺骗愚弄、甚至设计陷害他人,但恶有恶报,山魈被王某积火焚烧,后寂然无复异,曲折地表达了人们除恶务尽的愿望。 ?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明往视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3分)?

(2)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燃之。”(3分)?

(3)开笼出我,我乃山神,当相佑助,全簖得大蟹(3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 食如 故 非牛 不闻 不 合 其耳 矣 转 为牛 虻之 声 孤犊 之 鸣 即掉 尾 奋 耳蹀 躞 而 听。

(汉·牟融《理惑论》)

 

网友回答

【答案】

1.C

2.B

3.C

4.(1)第二天再去看,见那块木头又在围栏中,蟹簖又像先前那样给撞坏了。(得分点:“明”,第二天,1分;“败”,破裂,1分;大意正确1分)?

(2)就把木头装进蟹笼里,绑在扁担头上回家,说:“到家我就用斧子把你劈开,烧掉。”(得分点:“内”,通“纳”,1分;“斧”,名词作状语,用斧子,1分;大意正确1分)?

(3)把笼子打开放了我吧,我就是山神,你放了我,我能帮助你,让你的蟹簖完好无损,每次都装满螃蟹。(得分点:相,你,偏指一方,1分;“全”,使……完好,1分;大意正确1分。)?

5.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评分说明: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解析】

1.

试题分析:顿,顿首,磕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制造假象,②设计中伤 ,④利诱王某。③黔驴技穷,见其绝望;⑤重在写王某能识破其伎俩;⑥灰飞烟灭,被消灭。?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山魈被王某抓住后,先是变成人面猴身来恐吓王某”此说有误,山魈现出原形是情非得已,主要是为了寻求逃脱。?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1)得分点:“明”,第二天,1分;“败”,破裂,1分;大意正确1分(2)得分点:“内”,通“纳”,1分;“斧”,名词作状语,用斧子,1分;大意正确1分。(3)得分点:相,你,偏指一方,1分;“全”,使……完好,1分;大意正确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依旧低头吃草,不是牛没听见,而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弹奏出牛虻的声音和一头牛犊的鸣叫声,那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南宋元嘉初年时,有个姓王的富阳人在小河里插了竹簖抓蟹。第二天去看,发现一个二尺来长的木头在蟹簖中,蟹簖断裂,螃蟹都跑光了。王某就修好蟹簖,把那块木头取出来扔到河岸上。第二天再去看,见那块木头又在围栏中,蟹簖又像先前那样给撞坏了。王某就又修好蟹簖,取出木头,第二天早晨再去看,看见的竟然跟前两天的一模一样。王某开始怀疑那块木头是什么妖物,就把木头装进蟹笼里,绑在扁担头上回家,说:“到家我就用斧子把你劈开,烧掉。”

离家还有三里地时,听见蟹笼子里沙沙有声,回头一看,原先的木头变成了个怪物,人脸猴身,只有一只手一只脚。怪物对王某说:“我天性爱吃螃蟹,最近几天我下水弄坏了你的蟹簖,实在太对不起你了,希望你能原谅我。把笼子打开放了我吧,我就是山神,你放了我,我能帮助你,让你的蟹簖完好无损,每次都装满螃蟹。”王某说:“你祸害了我,前后不止一次,自己罪该一死!”那妖物转而磕头,请求放掉它,王某回头看它,不作应答。怪物说:“你姓什么叫什么,我想知道。”怪物问个不停,王某就是不应答。离家越来越近了,怪物说:“既不放我,又不告诉我你的姓名,我还有什么办法呢,只有等死了。”王某到家以后,立刻堆积柴草点起火来焚烧木头。烧了之后,静静的,再也没有发生什么异常的事。

    原来那个怪物就是民间所说的“山魈”。传说:山魈如果知道了人的姓名,就会伤害那个人,所以那怪物再三问王某的姓名,正是想害了他以逃脱自身。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